频道首页 > 百姓故事 > 正文

百姓故事第42期:乡村小木匠的“文化之旅”
2012-08-06 09:37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记者孙叶、张秋实,黄山台记者汪丽华)乡村小木匠、电影置景师、徽州文化推广人,三个不同的职业,三种独立的角色,20年的时间,安徽黄山黟县农村小伙子胡中权以木工起家,实现了人生角色的华丽转变。

  如果没有遇见大导演张艺谋,农村小木匠胡中权虽有一手好手艺,还只能在家乡南门村里埋头做着木匠活。1989年,张艺谋拍摄电影《菊豆》,一个偶然的机会,小木匠胡中权进入剧组从事置景工作。几个月的相处,这个农村小伙子的质朴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不久,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开拍,剧组将调制呈现百年效果的油漆的重任交给了他。胡中权明白,手艺人必须用手艺说话:

  那会儿我每天都到店里去买一到二罐油漆,问人家油漆怎么调、加什么料,就反复做,做完就拍成照片进行对比,每次做记录,经常忘了吃饭,就这样做了3个多月,做了好几百个样板,再调选比较满意的给美术看,最后定了两样。

  胡中权踏上了电影置景之路。这几年,国产大片《《金陵十三钗》、《木乃伊3》、《让子弹飞》、《山渣树之恋》等热播,片中精美逼真与影片基调完美融合的置景,流露出胡中权鲜明的个人风格。20年前的小木匠如今顶着“国内最好的置景师”的招牌,但胡中权仍然保持着农民的淳朴。电影《夜宴》开拍时,制片主任找到正在其他剧组工作的他,开出加倍工资,邀请他前去帮忙,胡中权婉言谢绝了: 

  再怎么样我也要把事做完。《夜宴》那边我又想办法找一些我信任的人去北京帮忙。我是觉得不能见利忘义,这些方面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的。

  在胡中权的带动下,黟县先后有1000多名木工、雕刻工、油漆工、瓦工等农村手艺人参与到电影置景行业,“徽州置景团队”在中国电影界名声响亮,每年劳务收入超过亿元。

  目前,中国影视制作行当中,黟县的能工巧匠至少占85%份额。希望人们一提到中国电影,马上就会想到里面的置景、功能道具基本上都是黟县的。

  黄山市素有 “天然摄影棚”之称。为了保护推广家乡的历史文化,十年前,胡中权回乡投资2亿元,建起秀里影视村,填补了徽派古建筑场景在影视拍摄中的空白,吸引了 《武林外传》、《党的女儿》、《温故1942》等一批影视剧组入驻拍摄。昔日的小木匠有着自己的大梦想:

  我希望把电视电影的制景做成一个品牌,也想把徽州建筑、徽文化宣扬出去。

责编:陈俊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