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关注厦门 > 正文

科学用海 合理规划厦门海域岸线
2012-06-14 09:44   来源:厦门市人民政府网    打印本页 关闭
    

我市全面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促进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成效显著

  【核心提示】

  “海在城中,城在海上”。我国东南沿海著名国际港口旅游风景城市厦门,陆地面积166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平方公里,海岸线234公里,大小岛屿31个。

  作为厦门发展战略之一,“以港立市”正在成为引领厦门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然而,我们也不得不看到:有限的海域资源,与厦门发展日益增长的用海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厦门的海是内海,水动力较弱,湾多水浅易积淤;由于承载九龙江入海口,厦门海洋环境保护压力长期存在……

  可喜的是,几年来,我市针对厦门海域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促进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

 

我市全面加强海洋资源的保护,促进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

 

强化规划法规  科学利用海域资源

  回首多年来厦门海洋经济发展历程,我们把加强海洋规划,构建海洋法规体系作为科学利用海域资源、加强海洋管理的重要内容,努力促进海域使用管理等海域资源利用向法规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几年来,厦门先后制定了《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厦门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厦门海域使用规划》、《厦门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厦门湿地保护规划》、《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等10多个涉海规划,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洋规划体系,为海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厦门还先后制订出台了《厦门市海域使用管理规定》、《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厦门市中华白海豚保护规定》、《厦门市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厦门市文昌鱼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10多部涉海法规,使海洋管理走上“有法可依、依法治海”的法制化轨道。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抓好法律法规落实,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管理,有效地实施海洋环境监管,创新了无居民海岛管理体制。

  科学用海,是厦门对待海域资源的一个重要关键词。近些年我市针对用海需求的变化,认真做好《厦门市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进一步深化东部和西部海域各湾区的功能定位,对厦门湾区的海域及岸线进行合理的整体空间布局规划,并提出相应配套的交通体系规划、旅游体系规划、滨海空间规划和岸线形态规划,逐步实现科学用海的新格局。

实施海域整治  实现优化利用海域资源

  在向大海要资源的同时,不能忘记给予大海最贴心的呵护。近年来,我市坚持海陆一体化的海岸带综合管理,重视抓好重大海域和重点湾区的综合整治,不仅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而且对海域资源实现优化利用和有效保护。

  近年来,我市投入10多亿元,开展了西、东海域综合整治的重大工程。其中,对西海域实施养殖退出专项整治,整治面积达70多平方公里,拆除海域内养殖网箱5.5万多箱、浅海吊养4595亩、滩涂养殖2.3万多亩,确保了西海域港口航运主导功能的发挥,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006年开始,实施环东海域综合整治与开发建设,通过整治,大大提升了这一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纳潮量增加4400万立方米,水交换能力改善30%,将形成优美的滨海生活岸线和海洋生态景观。

  在推进湾区综合整治方面,我市开展杏林湾综合整治与园博苑建设,2005年通过养殖清退、退垦清淤、生态重构,已建成国际知名的水上园博苑;开展五缘湾综合整治与开发,2005年市政府启动了五缘湾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打开钟宅旧海堤、清淤、环湾岸线整治、生态小岛建设等,重构和提升海湾内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滨海空间景观;开展马銮湾综合整治与开发,通过海堤开口改造、护岸建设、湿地公园建设、水面扩大等,将增加海岸线14公里,增加纳潮量3000多万立方米和海域面积3 平方公里以上;开展海沧湾海域综合整治,涉及海域面积6.6平方公里,通过清淤吹填,建设形成主题海洋公园。

  此外,从2010年开始,我市经过多方论证,对高集海堤、集杏海堤实施开口建桥及开口两侧海域进行清淤的重大工程。通过两堤开口和滩涂清淤,有利于改善东、西海域的水动力条件,有利于西海域污染物向外输移,有利于东、西海域的水质环境和泥沙冲淤环境的改善。同时,高集海堤开口可恢复东、西海域的有机联系,拓展中华白海豚的生存空间,并开辟游艇及其他小型船舶的航道。集杏海堤开口改造可使该湾目前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满足五十年一遇的防洪排涝要求。显而易见,滩涂清理还可以改善海域景观,为沿岸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景观水面。

推动人工修复  促进增值利用海域资源

  开发和保护,是一个永恒的对立统一体。几年来,我市遵循“创造人与海洋和谐发展”的原则,本着“在开发中建设,在建设中保护”的工作思路,做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修复工作,尤其重视做好沙滩修复、无居民海岛景观修复、红树林种植等工作,提升海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质量。

  近三年来,我市着力开展了人造沙滩及沙滩整治工作,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香山-长尾礁沙滩修复工程,人工铺沙80万立方米,形成了长1.5公里,面积16万平方米的人工沙滩,同时还实施了鼓浪屿东岸人造沙滩铺沙、厦门岛东部沙滩清理与保护工程。去年我市投资3900万元,启动了会展中心岸段长1.8公里、面积约30万平方米沙滩修复及沙滩海洋文化广场建设工程。

  众所周知,无居民岛屿是厦门十分珍贵的海域资源,几年来在统一规划适度开发利用外,我们更多的是以加强无居民海岛保护为重点。我市开展海岛整治行动,对违规占用海岛的行为进行查处,拆除永久建设房和临时搭建物,实施岛上杂物、垃圾大清理行动等,还原无居民海岛的整洁与安宁;实施无居民岛屿绿化美化等工程,向社会公开征集图案,建设具有与岛名相内涵的个性化岛碑;对岛屿实施复绿生态修复工程,让无居民海岛成为厦门海域上闪烁的翡翠珠链。

  现在,很多市民其实已经注意到:厦门的红树林多了。近年来,我市实施了翔安山亭村、集美龙舟池外侧、翔安下潭尾湿地生态公园等红树林种植工程,已种植红树林400多亩,未来几年规划人工种植恢复红树林1000多亩。同时开工建设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构建适宜红树林生长的人工滩涂岛5个,面积约44.8公顷,滩涂治理面积15.5公顷。去年,全国首批获批的7个国家级海洋公园名录出炉,厦门赫然在列。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可以改变的,是大海的环境;无法改变的,是我们对大海的那份挚爱。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今后,厦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市将不断深化海洋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工作,进一步学习借鉴沿海城市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继续探索实践,为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推进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海洋与渔业事业发展新跨越作出新的贡献。

  

责编:李雪南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精彩图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