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英雄谱》:目前正在播出的慈文版《西游记》,主要通过哪些方面回收成本的呢?在打通电视产业链方面会有尝试么?
马中骏:现在我们主要还是通过版权的授权购买,只不过授权的地区比较多,比如是我们全国的卫视的几轮的播出,全国地面的几轮播出,然后网络的播出,影像的授权,然后是海外的,主要是以海外的华语地区为主,还有日语、韩语、泰语在亚洲地区的播出,再下去就是欧美包括非洲都会做这个授权,要一步一步地来。像日本、韩国包括泰国,东亚的十国基本上也是对我们的剧,过去因为就是看我们剧,也比较喜欢,所以这些客户,我们没拍他早就签掉合约了。这些非亚洲地区的市场对我们《西游记》是非常感兴趣,那就是我们要逐步释放吧。
《创意英雄谱》:我们知道慈文版《西游记》很早就开始筹备了,开始筹备时困难么?
马中骏:我们在最早准备筹备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再要拍这样一个《西游记》,要在数字特技、造型方面要跟过去的制作显示出它的不一样,从演员来说我们今天的演员就是走遍全国各个地方,明察也好、暗访也好、各种搜罗人才也好,再也不可能出现像六小龄童这样优秀的演员了,特别是演猴戏的演员肯定是青黄不接了。
大浪淘沙,我们不断地见各种人,拍各种资料回来,反正就是能搜的角落都搜遍,是一个非常繁琐的乏味的劳动,就是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完了以后,你会觉得这条路走不通,就是说你这条路你歇吧,找别的路。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其他地方去下功夫,那么这个是先决条件,也就是说马上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难题出在我们身上了,如果要达到最基本的制作水准,要两百万一集。
《创意英雄谱》:这两百万一集的制作费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马中骏:因为制片部门都是跟我们合作多年的团队,大家都一起在研究,如果你要做成这样的一种特技的水准你要做多长人工,要花多少人工,要花多少时间,要用什么样的设备,这个都是有价值的,你算的出来的。成本是这样算出来的,就是人工加时间啊,加设备,你一加,然后你拍摄成本要多大,拍摄周期要多大,要开几个组。
我们拍《西游记》的时候,我们要五到六部摄像机,而且都是索尼900的,而且要电影镜头,这个是死数,而且要拍七个月八个月,你算吧,这个组工作人员就要五百到七百人,那你这些人起码你算一下钱就出来了,其实不是一个很复杂的数字。其实我们的演员基本上都是片酬很低的,完全用在制作上面。他们自己也能算出来,你要转那么多场地,从北京拍到浙江、福建,那边远到甘肃、新疆,你这个线一拉你就知道了,然后天上要用飞机,水下要用潜水的设备,你所有的一计算大概钱你会算出来的。这个我觉得是一个硬指标。
《创意英雄谱》:当时中国电视剧市场的行情是怎样的呢?
马中骏:当时国内的卖的最好的剧大概不会超过一百万(一集)。
《创意英雄谱》:投入这么大,不担心回收问题吗?
马中骏:当时测算大概海外能够按照那个趋势大概能卖到五万美金左右。所以按照那个时候的汇率大概离打平制作费还有60万缺口,大概是这么一个差距每集,算到如果60集的话就是3600万的亏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