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相关链接 > 正文

领导干部要涵养静气
2012-10-18 10:24   来源:中国反腐倡廉网    打印本页 关闭
    

  静气,通俗地讲就是“能沉得住气”。静气,是一种修养、一种能力、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领导干部能否保持冷静,特别是遇到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否保持镇定自如,沉着应对,不仅是其素质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其能否担当重任的一种考验。  然而,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古今东西思想文化交汇交融的影响下,社会风气趋于浮躁,不少人心烦意乱、魂不守舍、着急上火。也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遇变惊慌、遇事心急,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遇小事不能“容忍”,遇大事不能“制怒”,心浮气躁,牢骚满腹等等。这种不冷静的表现,不仅影响群众情绪,还影响正确决策,延误一方的科学、和谐发展。所以,领导干部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学会忙里偷“闲”,闹中取静,给自己留点时间,静态观察、静心思考、踱踱方步、养点静气。

  靠学习来涵养静气。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腹有诗书气自华”。书籍就是精神食粮,通过读书,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才干,而且可以涵养静气,滋养正气。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脑越清醒;相反,越不注重学习的人,思想越狭隘、精神越空虚。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方式、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存状态,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真正通过读书,养成神闲气静,心无旁骛的好习惯,从而去除功利心理,开启人生的大智慧。

  靠淡泊来涵养静气。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要不断加强品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把职责使命看重些,把官位名利看淡些。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顺其自然;要“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中去,任期有限,工作无限;当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即使自己的奋斗目标无法实现,也要换个角度思考,不升职照样干好自己该干的工作。

  靠敬畏来涵养静气。敬畏是一种自觉的道德约束,一种做人行事的操守。要敬畏自然,按规律办事。违背自然规律,破坏大自然,自然会受到大自然的严重惩罚。要敬畏权力,静心为官。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头脑冷静、精神镇静、心态平静,处处以大局为重,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利益得失,始终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不为诱惑所动、名利所累、俗事所扰;要敬畏群众,施政利民。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少搞面子工程,多做民生实事,靠实实在在的政绩赢得民心,凝聚力量;要敬畏岗位,勤政为民。始终牢记公仆意识、宗旨意识和纪律意识,聚精会神,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干事业,竭尽全力抓落实,以“白加黑”、“五加二”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危机感,稳扎稳打、稳中求进、稳步发展。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浮躁社会,静者胜出。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每一个领导干部请时刻记住:不歪不邪、不骄不躁、不卑不亢、不贪不欲,杂气自去,静气自来。(作者单位:广州市委办公厅)

责编:李逢静中国广播网我要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