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琼芳,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原内科主任医师, 1932年出生,1955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因患癌症先后做过4次手术,2011年7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从医50多年来,她怀着一种对患者真诚的爱,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忠实履行了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诠释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
对待病人 她奉献的是无私的大爱
刘琼芳的心中永远放不下病人。参加工作以来,她每天至少多工作三四个小时,并且每晚都要巡查一次病房,遇见危重病人,主动参加抢救。说来并不惊人的早来晚走,挽救了许多病人的生命。1988年一天早上,刘琼芳照例提前一个小时来到病房,一位疑似胆囊炎危重孕妇,被她及时诊断为急性消化道穿孔,并果断采取正确治疗措施,保住了母子两条性命,家属含泪跪下感谢刘琼芳。一天晚上,刘琼芳因崴了脚,破例没去医院查房,值班医生打来电话,说一位老大爷吐血不止,让她帮着诊断一下,刘琼芳二话不说,让爱人搀扶着到病房,因为抢救及时,患者保住了性命。
认识刘琼芳的人都知道,她看病仔细,只要她能诊断清的病,就不会让病人花冤枉钱,去做不必要的各种检查。有位病人肺部反复感染,在其他医院已经花掉了2万多元的医药费,刘琼芳经过仔细询问和查看,她诊断这种病的敏感药物是氧哌嗪青霉素,但在医院已经很长时间不用了。她又去查阅了很多资料,终于在一本药典上找到适当药量。病人服用了这种很便宜的药,很快就控制住了病情,康复出院时送来一面锦旗,称赞她是:给咱老百姓治病的好医生。
在治疗疑难杂症时,刘琼芳为了给患者找到合适剂量和用药的最佳时间,经常下班回家后查阅大量资料,而且每天晚上到病房里细心观察每一位病人服药后的临床表现,再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为了给病人解除心理疑虑,她还经常利用周末时间,陪着患者去找专家会诊。刘琼芳还亲自为病人端痰盂、帮病人排尿,有时连家属也觉着脏的事儿她都肯亲手去做,病人家属经常感动的掉眼泪。
对待事业 她付出的是超强的坚持
刘琼芳对病人有一种特殊的责任感,对看病有一种近乎痴迷的劲头儿,她把那些来医院行动不便的老病号,都认真记录在一个随身带的本子上,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她会带上听诊器和血压计,坐公交车义务到病人家里巡诊,最多的时候有七十多位病人接受过她的上门服务。其中,有两位急重病人的住处相距30多里,一个是肝硬化病变,一个是多年的老肺喘病,刘琼芳坚持送医送药上门治疗,经过她的精心治疗,两个老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减轻了痛苦。
刘琼芳每天都要把收治的疑难杂症患者的情况记录下来。从姓名、年龄、病状特点、检查结果,治疗的效果,住院与出院的时间都有详细记录。在她家里有一些大箱子,随手拿出个笔记本,就可以看到有患冠心病的杜永林、患动脉瘤的武风山等人的详细记录,像这样的病例她记录了8000多例,时间从1960年一直延续到2009年底。这样的临床治疗资料,已经装满了四大纸箱子,凝聚着她半个多世纪的心血。多年来,她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料,开展对疑难杂症病人长期跟踪治疗。
对待自己 她展现的是不悔的人生
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1974年8月,刘琼芳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在北京日坛医院做了乳腺癌切除手术。这次手术切除了她整个右乳房和腋下组织。由于当时医院的内科专家比较少,刘琼芳病情刚刚稳定就一再请求返回工作岗位。医院领导勉强批准她上半天班,刘琼芳实际是上全天班。
1991年,59岁的刘琼芳又一次被癌症击倒。这一次是甲状腺癌,她在本院做了第二次手术,手术第二天后就悄悄去查房了,不到两个月,她就开始正式上班。2002年3月,刘琼芳办理了退休手续,随后被返聘回本院上班。她没把自己看做一个做过两次癌症手术的退休医生,而是把自己看做一个在职的医生,照常早来晚走,照常与她心爱的病房相依相伴。2004年她不得不做了一次胆囊切除手术,第二天继续上班。2009年,77岁的刘琼芳又做了肺癌切除手术。
2011年夏天,在最后的弥留之际,好医生刘琼芳,心里牵挂的还是病人。她在纸上给守护在身边的医生写下:别管我了,我没事了,去照顾别人吧。2011年7月9日,患多种癌症却37年坚守在诊疗一线的刘琼芳走完了她坚强、执着的一生,她给我们树起了一座不倒的人生丰碑,她是一位百姓的好医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