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五大商品粮基地,种植面积远小于河南、山东,内蒙古河套平原却一直以“塞外粮仓”著称,而河套臂弯里的“当家粮”,是当地的优质小麦。

 

 一年一种,每年秋冬季节,河套小麦都会迎来纷繁订单,而今年,著名的“河套雪花粉”生产线却因断了粮源被迫停产,河套地区各大粮库也几乎无麦可存。

 

 河套小麦怎么了?中广独家为您揭秘——

 

 作为内蒙古最大面粉加工企业——恒丰集团在因为原料短缺停产近一个月之后,三条生产线中的一条终于重新运转,每天用来生产的原料却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而且全是陈粮。

 

 记者致电巴彦淖尔市20多家粮油仓储企业,其中最大的临河区稷丰粮油有限责任公司16个粮库已经全部没有小麦存量。同为当地人眼中的粮食高产地,邻县五原唯一的粮油公司——城关粮油公司总经理尚海玉说,今年收上来的小麦不到往年的四分之一。

 

 和粮油公司比起来,国有储备粮库的经营压力往往小得多,而临河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赵建军的烦恼在于,国有储备粮每五年内应该实现轮换,现在看来,很可能会无粮可换。 

 

 赵建军:到时候要轮换,要把旧的轮出去,靠新的收进来。你收不进来怎么轮换?收不进来国家就没有储备粮。

 

 

 夏收结束三个月之后,巴彦淖尔市统计局终于给出了粮食种植的官方权威数字,今年全市小麦种植面积为196万亩,比上年的252万亩下降了约五分之一。看来,抛开“流通性”不足这个难以量化的原因,粮食生产企业的河套小麦“粮荒”脱不开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优质小麦为何种植面积大幅减少?按照当地人的指引,记者在几乎连年丰产的临河区农村走访,“不挣钱”成为被访的几十位村民给出的共同答案。

 

 农民:产五六百斤的话收益就是五六百,而如果种葵花,投资又小收益又大,辣椒什么的也是。种一亩葵花比种三亩小麦强,种一亩蜜瓜顶得上种四亩小麦。

 

 在临河区干召庙镇永华村,村书记吴满栋说,不种小麦早就成为农民无奈的选择,即便种了的,也大多是为了自己的口粮。有村民说,种一年小麦,全家人吃4、5年,这就够了。【详细】 

 

 

 种粮产地不轻易改变种植作物,但巴彦淖尔显然是个特例,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说,无论瓜果蔬菜、小麦玉米、经济作物,在河套平原的土地上,特殊的光照和灌溉条件让这里成为各种作物生长的天堂。在收益面前,河套农民自然选择了放弃小麦。

 

 当小麦面积大幅缩水成为现实,粮食加工企业第一个忧心。没有了粮源,依靠“永良四号”生产的“雪花粉”无从得来。为了收上来粮食,河套小麦最大的收购商,当地加工企业恒丰集团把自己的收购价提到了每斤一块三毛钱。恒丰集团副总经理张丽峰说,这已经是雪花粉成本中的极限了。

 

 企业收购价与农民的心理价位存在落差,无法从根本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那么当地政府是否会进行额外补贴呢?当地农牧业局的主管领导坦言,政府部门也有自己的难处,在经济上能发挥的作用实在有限。【详细】 

 

 近些年,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而出现的土地撂荒现象四处可见。有媒体调查,河套粮荒很重要原因就是农民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成本上涨,种粮无钱可赚。不少农民宁可外出务工,也不愿在家种粮。如此说来,即使保住了18亿亩底线,随着撂荒令人遗憾地扩大,粮食安全问题会仍然存在。 

 

 继续采取有效措施提出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才是根本。这需要我们做好四件事。第一,提高种粮农民待遇,将贡献的待遇奖给他们,使其成为职业种粮人。第二,改进补贴政策。第三,加强土地流转管理,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道路。第四,加强农资价格调控,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