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名气越来越大,加上我们街道还有不少人文景点,伴之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所以我们村里专门开了一家‘陶堰八味’体验馆,相信生意一定会越做越大。”3月19日,在“陶堰八味”体验馆现场,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浔阳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建祥一脸自信地说道。

陶堰八味体验馆开门迎客

赏花游+人文景点游鼓了村民钱袋子

李建祥介绍,这家特色餐馆以当地优质河鲜类为菜品特色,由村集体负责经营,现已解决了8名闲置在家的村民就业。以白塔精灵、浔阳三鲜、步步糕升等为特色的陶堰八味,有着严格的制作流程,保证口味的纯正性。目前,他们正在把这个技艺传授给其他有意经营农家乐的村民,争取把“陶堰八味”打造成村里的一个品牌,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赚到钱。

“目前,辖区印染企业、养殖场等污染企业已经全部搬迁。”浙江绍兴鉴湖省级湿地公园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陶堰街道党工委委员傅良亮介绍,通过几年的努力,鉴湖湿地环境得到较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陶堰,而浔阳村特色餐馆的推出一方面解决了游客的用餐问题,更能拉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经济的提升。

鉴湖国家湿地公园一角

嫁到该村已有20多年的老党员邵红红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这几年我们村里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路面整洁,绿化多,还建了亲水步道、活动室等,更开心的是,村里集体经济上去后,公婆的养老保险也增加了,我们压力就小多了。”

一片片油菜花田吸引游客驻足欣赏

“陶堰真的不简单,竟有邵力子故居、陶成章故居、秋官里进士牌坊等这么多人文景点,我们是专程过来学习感受先辈、先烈的事迹和历史。”带孩子来这里参观的游客蔡先生道出了推动陶堰经济发展的另一层原因——文化赋能经济发展。

讲好小村故事,助村民回家创业

越城区鉴湖街道坡塘村在主打文旅牌方面已有所建树。据坡塘村党委书记罗国海介绍,2020年疫情期间与绍兴博物馆同志的接触,让他意外挖到两件“宝贝”,即位于坡塘村云松自然村内的两处范蠡筑坝遗址“断塘水坝”和“黄庙水坝”。此外,还摸清楚了距今已有260余年历史,相传太平天国年间罗军帅府邸“上台门”的底细。还有,绍兴莲花落的祖师爷唐茂盛就在坡塘村,这些都成为该村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

坡塘村离绍兴主城区不到半小时车程,村里企业搬迁后虽然环境变好了,但年轻人也随之流失,成为了“空心村”。如何打好文旅牌并吸引村民回流?罗国海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我要把文化作为一条主线,譬如利用独有的遗址历史文化、莲花落的溯源等等吸引游客,把村子打造成‘专卖店’而非‘银泰城’。”用文化赋能,促进产业发展,做足‘风雅’文章,让乡村有人来,让村民有活干、有钱赚。

迷你儿童游乐园中孩子们玩得正嗨

通过乡贤捐助、上级扶持等形式,该村整体环境不断趋好,从城里回流的村民不断增加,最近两年就有80余名村民回村居住或创业,占到全村人口的15%左右。从国外回乡创业的陈军,在村里经营着一家迷你儿童游乐园,他说,每天千元左右的收入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接下来正准备做民宿;“云上小馆”的经营者沈菊英曾因受伤一度失去工作能力,幸亏坡塘村党委副书记劳卓娜鼓励她尝试做农家乐得以一举成功。她笑着介绍,现在遇到双休日与节假日,日营业额可达2000~3000元。而该村这样的村民餐饮店陆陆续续已开了5家,生意都不错。

游客在云上小馆小憩

“家门口环境好了,又有钞票赚,心情开怀了,身体也更健朗了。”60多岁的朱文雅之前在印染企业工作,因企业搬迁后一直闲赋在家,如今家门口的游客越来越多,她特意向老师学习做萝卜丝饼,现在每到节假日卖卖萝卜丝饼都有500~600元的收入。

罗国海信心满满地说,现在坡塘村已成为近郊游热门目的地,假期日客流量已由“乡村振兴先行村”创建前的200人次,增至现在的超3000人次,最高峰时超过8000人次,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220余人,实现综合收入31.6万元,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较上年增长25%。随着村民经营思路的不断开拓,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个人收入也跟着增长。

坡塘村热门网红打卡点

目前,绍兴市越城区以“首位立区、幸福越城”为目标,以培育“乡村振兴先行村”为契机,通过生态与文化的融合,充分挖掘乡村丰富的文化资源,高质量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打造五星村(社区)130个、3A村17个,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4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已取得较好成效。

下一步,越城区将深化乡村经营,完善“两进两回”机制,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动“五星3A”迭代升级,以未来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整体大美格局。(沈谦 陈栋 金苾萌)

编辑:魏炜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