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杭州12月20日消息(记者 魏炜 通讯员 姚淑芬 周培金)“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在“浙江省示范小学”湖州市南浔区双林庆同小学教室里,该校语文老师谢晨思在给605班学生讲述《故宫博物院》时,同镇的罗开富小学601班的学生也正通过远程视频,一起坐在教室内“共享”谢老师的课堂。

一块屏幕改变课堂、改变教育教学,乃至可能改变命运的故事,正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精彩上演。近日,湖州市首发慢病服务、优教共享、乐业湖州、快递活村、未来农场5趟“共富班车”,为全市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新样本探路。

线上教育课堂现场(央广网发 南浔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优教共享”班车上,湖州市南浔区基于教学技术现代化,建立起“线上教育共同体”,不仅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更有了线上线下情感和文化的交流传递,激发新教育人在互联网时代能同样不懈探寻教育本真。

令人欣喜的是,在“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基础上,双林庆同小学已与镇西小学、罗开富小学形成“教共体”共建模式,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在“同步课堂”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提问、发言、师生互动等,学校之间都能实时、同步进行。新颖的授课方式,让孩子们看得见,听得着,有声有色中调动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谢老师上课很有趣,我上课都积极举手回答了好几次提问。”罗开富小学601学生姚淳熙悄悄对记者说,回去后她按照谢老师课上教的方式,在“数字故宫”小程序上实现了“故宫一日游”。

“我今年已是从事教学的第七个年头,但初次接触‘同步课堂’,心里还是有些忐忑。”谢晨思说。同步课堂对课堂掌控能力、课堂设计等方面都有要求,需要把屏幕另一头不熟悉的学生也“带进来”,所以在课前她存在不少压力,也做了很多准备,但一步一步走来,好像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和在课堂中成长的孩子们一样,谢晨思真切感受着自己的成长,感受着智慧教育的魅力。

线上教育课堂现场(央广网发 南浔区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同步课堂”的持续推进,有越来越多教师和谢晨思一样,从对新技术下的教学心存畏难情绪,到尝到“甜头”后转而积极投入其中,甚至出现了大家“抢”着上“同步课堂”的喜人场景。

记者从南浔区教育局了解到,全区全面推进城乡教共体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城区优质学校与乡村学校结对形成办学共同体,目前南浔区公办中小学教共体建设已实现全覆盖,实现以强带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打造“学在南浔”的金名片。

“教共体”以强带弱、共同发展,关键依靠什么?只有教师们愿意去、留得住、教得好,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教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任教第23年,南浔区浔溪中学的科学老师施月飞走上了新岗位,到新居民子女学校——育才中学担任科学教师,并将在那任教3年。从南浔“名校”到农村小学,施月飞针对育才中学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努力与家长孩子进行沟通,四个月不到就成果颇丰。现在她已经有点“不想走”了。

“我们文化程度不高,平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厂里上班,顾及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现在有中心城区的好老师下乡了,这孩子读书也有了保障,我们当家长的心里也踏实了。”701班学生赵东军的爸爸赵增化激动地告诉记者,原本比较内向的孩子,现在回家后还主动分享起了当天的校园趣事儿,比以前自信了不少。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现在育才的老师都是从我们浔溪中学、浙江宏达南浔学校等师资力量较为优渥的学校交流过去的,让那里的孩子不仅‘有学上’,更重要的是‘上好学’。”浔溪中学校长冯月忠告诉记者,目前借助物联网等技术,让城里的孩子感知屏幕对面孩子们的质朴、对知识的渴望等,“互联网+”让我们的眼光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与教材,接下来也会重新审视城乡教育资源的新差异,挖掘潜在的发展空间,努力实现校区特色资源双向融合、共享共用。

注重“一屏”两头学情差异,打造有效课堂。一节节文化课以及科学、思政、音体美等生动、精彩的课堂,让孩子们喜不自胜,大开眼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结对建设城乡教育共同体起,不仅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向高位推进,孩子们正在从“有学上”逐渐向“上好学”迈进,教师也正通过网络平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活动等,实现常态化、跨时空的远程教研,城乡教师在深入地探讨和交流中增进了友谊、缩短了差距,提升了教学水平。

教育是共同富裕的托底工程,是满足市民基本需要的民生工程,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南浔区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目标,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通过创新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等举措,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让全区群众纷纷坐上了驶向共同富裕的“优教共享”的共富班车。

编辑:俞安懿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