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宁波3月29日消息(记者 张雯雯 通讯员 岑思懿)在宁波镇海九龙湖,有一朵“红牡丹”,它的花香在五湖四海扩散开来。12年前,一场特殊的文化交流体验课堂,让姜红升告别22年的教师生涯,开办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一头扎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与推广工作中。

姜红升的牡丹课堂(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宁波市道德模范”“宁波好人”“宁波市优秀志愿者”“驻村文化大使”……12年来,姜红升一直以推广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以花为媒、以画做桥,将中华文化推广传播到世界范围,走出一条文化新丝路,让“红牡丹”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因为热爱,埋下文化“走出去”的种子

“如何让外国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兴趣?”“怎样赋予红牡丹新的时代含义?”这些思考都源于姜红升始终坚守的承诺与梦想——让外国人爱上中国文化。

作为在编英语教师的姜红升在机缘巧合下接触到国画,凭借业余时间练习还获得了全国书画艺术大赛“国画类金奖”。姜红升热爱画画,更热爱分享与交流。2012年,绘画小有名气的他,受邀为45位德国师生开展文化体验交流。课上,他以牡丹绘画为示范,也正是这朵小小的牡丹花深深地受到了国际友人们的欢迎。两个小时的体验课下来,德国师生兴致越来越足,不得已课堂时间延长至3小时,结束的时候不少同学意犹未尽,想要再多了解国画的“奥秘”。

姜红升回忆,红牡丹就像是一个切入口,他没想到自己的第一次书画教学会大受好评。“当时还有学生还问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再上我的牡丹画课,我告诉他一定会有的……”临别时学生们的话和表情,就像印章一般深深地刻在了姜红升的心底。从那时起,他开始思考如何让更多外国人能了解、体验中华传统文化,他决定从自己拿手的书画入手,先把自己能做的事做起来。为此,他创办了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也开启了他“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实践。

排除万难,用情传播“红牡丹”文化

为了更好地投身书画教学和文化交流工作,2012年9月,姜红升辞去了在编教师职业,全身心开展宁波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的各项活动。说起这个决定,姜红升称从未后悔过,在他看来这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如果自己真的能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得更远,不仅对个人对宁波乃至中国都是一件“大好事”。

然而万事开头难。创立初期,姜红升面临着“三无”的境地——没人、没资金、没团队,就连活动场地也只有4平方米。不仅如此,他6次到访高校联合开展书画活动,费尽口舌却次次惨遭碰壁;辞职后,每个月的收入仅为1000元的失业补贴,靠自己的积蓄支撑着书画社开销;没有平台,没有资源,没有影响力,每天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忙前忙后……

但这一系列的挫折并没有浇灭姜红升的热情,反而让他的信念越来越坚定,他说:“这件事没有人做,所以才难做,也因为没有人做,才更需要有人去做。我既然要做了,就一定会好好地做下去。”为此,他一边自掏腰包不断开展公益体验课、免费教学课,向各大高校和场馆“自我推荐”,一边又在夜深人静时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性地总结出能让初学者快速上手的牡丹画“五式快速学习法”和“2小时红牡丹国画教学课程”。

姜红升的牡丹课堂(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以国画牡丹国际教学为切入口,姜红升的牡丹课堂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国际友人走进了他的课堂,沉浸在水墨牡丹的花海里。每次教学他也都会听取学生们的感想,在建议之下他多次改良将牡丹花的画法化繁为简,尤其能让外籍人士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兴趣并掌握初步的技巧,从而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书画文化。

坚守初心,书写文化传播初心使命

对于姜红升来说,他的“红牡丹”梦想是一生为之奋斗的方向。但红花也需绿叶,近年来,姜红升也更加注重课堂项目的多样性,能让外籍学生们能更加全方位了解中国的国学之美、环境之美。

2021年3月,姜红升受属地邀请成为九龙湖国际家园的主理人,也将他的教学阵地转移到了宁波的美丽乡村。“在这里,有足够大的室内外空间,让我开展太极、书法等各项活动。当地乡村还有很多特色民俗和非遗活动,能让我丰富自己的课程,也能让我的学生了解不一样的中国文化。”每周六有牡丹绘画创作课、每个月还有不同主题文化体验项目,在姜红升的带领下,九龙湖国际家园成为了在甬外籍人士学习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

“现在,我想我离自己的梦想又更近了一步,我想培育更多新时代的‘马克波罗’,让来自全球各地的孩子能主动去讲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去传播他们喜欢的中华文化……”姜红升表示,为乡村孩子开设了国际课堂的海伦娜、在海外建立红牡丹分社的康斯坦丁、自拍VLOG展示在甬所见所闻的乔乐……如今越来越多的外籍学生们也深受姜红升的感染,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红牡丹传奇”,向国际社会传播宁波内涵和中国故事。

12年来,姜红升教授了来自170多个国家近2万名外籍人士。他说,自己的初心将永远不变,他的承诺和梦想也将永远继续。他期待着,牡丹文化沿着“一带一路”会不断走向世界,他坚信,在宁波盛开的“红牡丹”将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靓丽名片。

编辑:俞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