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已深入渗透交通、餐饮、购物、医疗、教育等各个民生领域,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进金融普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中国农业银行萧山分行积极探索有效服务路径,聚焦外币兑换、现钞保障、移动支付、宣传普及等领域,打通支付堵点,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推动便利化支付服务举措落地见效。

支付便利“不见外”

G20峰会和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浙江萧山的国际化水平快速提升。同时,萧山国际机场作为许多外籍来杭人员的入境第一站,于去年重回“4000万级”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在入境人员集聚区,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更加便利化、国际化的金融服务,成了农行萧山分行辖内各网点优化服务的着力点。

农行萧山分行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便利化、国际化金融服务(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供图)

与我们“手机在手,支付不愁”的情况不同,不少国家依然以“卡”为支付主体,现金使用广泛。农行萧山分行结合外籍来华人员支付需求,常态化建立多语言服务保障团队,畅通现金兑换、外卡取现和账户开立等常见业务办理,提升支付便利性。

近日,一位日籍客户在农行萧山瓜沥支行顺利办理了无卡取现业务,临走时面带微笑地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对于外籍来华人员,现金支付是一种重要的支付手段。当天,这位日籍客户在翻译的陪同下来到农行萧山瓜沥支行办理提前预约的日元取现业务。刚落座,客户就发现自己忘了携带实体借记卡。本打算就此作罢,但在农行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客户了解到“最多跑一次”金融服务,于是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通过手机银行扫码顺利完成了业务办理。

银发服务“不掉队”

随着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碰一碰、扫一扫等支付方式为大家带来便利快捷体验的同时,也给一些老年人带来一道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

有关调查显示,仍有不少老年人依赖现金支付,“手机上的东西不会用”“钱还是拿在自己手里安心”成了这群老年人的心声。

为帮助老年人积极融入信息时代,农行萧山分行“线上+线下”同步推进金融服务“适老化”。

在线上,考虑老年人实际操作的便捷性和感受度,推出“大字版”手机银行,让界面字体更大、设计更为简洁,将老年人群体最常用的转账、存款、理财等常用功能放在首页,更可一键享受语音助手、专属客服等功能,最大程度简化页面信息与交互流程。农行萧山分行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还会根据客户年龄层、操作习惯等因素,贴心地帮客户将手机银行切换至“大字版”,并演示如何直观快捷办理业务。

便民服务区为老年客户配备助老服务设备(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供图)

在线下,针对老年人日常习惯,开设现金业务优先窗口、绿色通道,并持续提供存折、存单、小额现金等存取服务。农行萧山分行辖内各营业网点还为老年客户配备轮椅、老花镜、放大镜、应急医药箱等设备。针对因行动不便无法到网点办理业务的客户,该行延伸金融服务半径,借助“移动银行”等方式,主动将金融服务送上门。

金融宣讲“不迟到”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集中体现。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作为“预防性”视角的金融消保工作,通过保障金融消费者受教育权,进一步提高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反诈能力。

如何打通金融宣教“最后一公里”?农行萧山分行以贴近金融消费者、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目标,多措并举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青年突击队走村入户向银发群体开办“农”情知识小讲堂(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供图)

组建青年突击队深入街道、社区、乡村,面向银发群体开办“农”情知识小讲堂。工作人员根据老年群体的金融消费习惯和便利支付需求,选取日常生活支付场景,通过情景演练、现场提问等方式,向老年群体讲解便利化支付方式、数字人民币、残缺人民币兑换标准等相关金融知识,增进老年群体对移动支付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青年突击队还将“小讲堂”搬进钱江世纪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外资企业密集区域,为在萧工作、生活的外国友人耐心解答国内支付便利化政策、账户开户、结售汇、人民币现金收兑和数字人民币等常见业务问题。

聚焦支付服务“国际范”与“接地气”,让“尝鲜”变得“常用”,从“支付”迈向“智付”……接下来,农行萧山分行将践行金融为民,持续做好境外来华人员、老年客户等群体的支付服务优化工作,不断细化工作措施,提升服务质量,在萧山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区(县)域范例的新征程中展现更多大行担当。(徐可明)

编辑:项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