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11日消息(记者 曹倩 实习生 谢容容)海通证券又一次在保荐业务合规问题上踩了“红线”。

5月8日晚间,上交所发布的一份纪律处分决定书显示,因海通证券在保荐大连科利德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利德”)上市的过程中,存在“保荐核查工作履职尽责不到位”和“保荐业务内部质量控制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对其及2名保荐代表人予以通报批评。

上交所不仅重申“应当引以为戒,对照相关问题严肃内部追责”外,还要求海通证券“对发行上市保荐项目进行全面梳理自查,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据公开信息梳理,近一年来,因IPO保荐业务履职尽责缺失,海通证券已4次被交易所实施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而2023年2月以来,共有3家券商因保荐业务违规被交易所通报批评,其中只有海通证券被要求“对发行上市保荐项目进行全面梳理自查”。

上交所明确要求海通证券对保荐项目“全面梳理自查”

与以往不同的是,上交所此番通报批评不仅重申海通证券“应当引以为戒,对照相关问题严肃内部追责”,还要求其“对发行上市保荐项目进行全面梳理自查,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上交所要求海通证券提交经主要负责人、保荐业务负责人、质控负责人、内核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司公章的书面自查整改报告。“本所将对你公司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检查。”上交所表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以往监管层明确要求券商对发行上市保荐项目进行全面梳理自查,并对自查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的情况相对而言比较少见。

而据公开信息梳理,自2023年2月,公开发行股票的审核权力下放至交易所以来,共有银河证券、招商证券、海通证券3家券商,因保荐业务违规遭到交易所予以通报批评的纪律处分。

其中,被要求“对发行上市保荐项目进行全面梳理自查”的,仅有海通证券。

回顾科利德的IPO之路,2023年6月15日,科利德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公司拟募集资金8.77亿元。

2024年2月20日,因科利德保荐人撤销保荐,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时隔不到3个月,上交所的纪律处分公告揭露了海通证券撤回科利德IPO保荐的原因。

上交所对科利德的通报批评决定书显示,上交所现场督导发现,科利德发行上市申请过程中存在多项违规事项,包括指标相关信息披露不准确,研发人员数量及研发投入金额造假,未充分说明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等。

而张波、周磊作为海通证券指定的科利德首发上市项目的保荐代表人,存在未充分核查发行人科创属性指标相关信息,未充分核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的问题,因而被上交所予以通报批评。

IPO保荐业务一年之内四次受处

近一年来,海通证券因IPO保荐业务履职尽责缺失,已4次被交易所实施纪律处分和监管措施。

此前,海通证券已因首发上市保荐业务履职尽责不到位,分别于2023年6月15日、2024年1月29日被上交所采取监管警示、监管谈话的监管措施,并被要求向上交所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上交所2023年6月15日作出的监管警示决定书显示,上交所在现场督导工作中发现,海通证券作为惠强新材、明峰医疗、治臻股份申请首发上市项目的保荐人,存在对重要审核问询问题选择性漏答,对发行人的收入确认、存货、采购成本、资金流水和研发费用等核查不到位等违规情形。在保荐业务内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投行质控、内核部门项目风险识别不足以及意见跟踪落实不到位、项目底稿验收与归档管理不到位、质控部门现场核查有效性不足等薄弱环节。

2024年1月29日,上交所在监管谈话决定书中称,经现场督导发现,海通证券存在首发保荐业务履职尽责明显不到位、投行质控内核部门未识别项目重大风险及对尽职调查把关不审慎等缺陷。

不仅如此,海通证券还于2024年1月5日被深交所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

深交所认定,海通证券在担任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IPO项目保荐人的过程中,存在未就实际控制人所持股权冻结情况持续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并及时向深交所报告,对关联方资金拆借披露的准确性未予充分核实,未对发行人会计基础不完善、内部控制不规范的情况予以充分关注,未经同意改动招股说明书的违规行为。

但整改至今,上交所在科利德项目现场督导中仍发现,海通证券在保荐业务内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薄弱环节,包括质控、内核意见落实不到位,质控部门现场核查有效性不足等问题。

“海通证券因首发上市保荐业务履职尽责不到位,分别于2023年6月15日、2024年1月29日被本所采取监管警示、监管谈话的监管措施,向本所提交了书面整改报告,但未能举一反三,未切实整改到位。”上交所在5月8日公布的通报批评决定书中表示。

上年净利润缩水85%投行收入降幅最大

不仅执业质量问题频出,海通证券业绩也出现大幅下滑,净利润下跌态势延续。

2023年,海通证券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1.54%、84.59%。截至2023年末,海通证券资产总额7545.87亿元,负债总额5797.87亿元,分别同比微增0.13%、0.66%。

分拆其业务表现,财富管理、投行、资管、交易及机构业务收入均有所下滑,其中投行业务下滑幅度最大,全年营业收入36.31亿元,同比下降14.8%。

今年一季度,海通证券业绩下滑态势延续,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4.11%、62.56%。其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4.13亿元,同比下滑54.42%。

Wind数据显示,有同比数据的43家上市券商一季度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下滑35.89%。

截至5月10日收盘,海通证券报收8.44元/股,涨0.48%,总市值1103亿元。

拉长时间线来回顾海通证券早前业绩表现,不难发现其已逐渐“掉队”。

2013-2021年,其营收水平一直紧跟在中信证券之后,净利润排名未掉出过行业前四。但2021年后,海通证券连续两年业绩下滑,2023年营收仅为2021年一半多,2023年归母净利润不及2021年十分之一。

另一方面,作为国内老牌券商之一,海通证券在证监会官网可查的8批次证券公司“白名单”中都未出现过。

公开信息显示,2021年5月,为落实分类监管要求,压实证券公司内控合规主体责任,提升监管有效性,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证监会对公司治理、合规风控有效的证券公司实行“白名单”制度,并于当月开始公布券商“白名单”,首批有29家券商入围。

“白名单”制度重点关注股权权属清晰、经营保持稳定、合规内控有效、风控指标持续达标、不存在同业竞争、未被采取重大监管措施或处罚等指标,更加侧重证券公司的合规风控情况。

据证监会官网,截至目前,证监会已公布8批次证券公司“白名单”,海通证券均未在榜。(央广资本眼)

编辑:孙汝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