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3日消息(记者 岳玥)A股上市公司发展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巨大能量,不论在税收、产业发展、营收、净利润、融资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上协A股上市公司2022年半年报相关解读显示,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为8.55万亿元,A股上市公司缴纳税费2.69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31.46%,为国家贡献近1/3的税收。

在产业发展方面,据2022年半年报数据,沪深北A股上市公司所处的三大产业相较去年同期,第二产业呈增长态势,增长幅度达14.46%,体现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企业及其中优质上市公司的生命力。

营收方面,2022年上半年A股实现总营收34.47亿元,共有2963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增长,占比六成。其中,科创板上半年取得了营收总规模增长35.72%,具有科技属性上市公司成长性凸显。

净利润方面,高市值企业对整个市场的领头作用依然显著。在4893家A股上市公司中,总市值超过1000亿的企业虽然只有133家,但净利润贡献占近七成。

同时,2022年上半年再融资家数达452家,规模达7809.24亿元,高于IPO募集资金规模,可见上半年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畅通,为上市公司不断地提供发展动力。

此外,退市新规实施第2年,仅2022年前8个月的时间内,从A股退市的公司数量达46家,与21年全年相比增加了130%。在注册制背景下,我国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正在逐渐形成。

上市公司为国家贡献近1/3的税收 充当支撑经济发展千斤顶

在2022年新冠疫情反复,我国经济受内部结构性调整、外部地缘政治摩擦升级等多方面影响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顶住压力稳步向前。除了优异的盈利能力外,A股上市公司在促进财政增收与经济发展方面也作出了积极贡献:2022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为8.55万亿元,在税收收入相较去年同期降低了14.85%的背景下,A股上市公司缴纳税费从去年上半年的2.44万亿元增长至2.69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的比重也从24.38%增长至31.46%,在这当中,千亿级上市公司缴纳税款占比最高,占总体上市公司缴纳税款的53.61%。

而从利税总额的角度来看,A股上市公司的利税总额亦增长至5.94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上升亦从去年同期的47.65%增长至56.46%,占比将近6成。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以及全国企业的优秀代表,队伍逐渐壮大的A股上市公司正如同魁梧奇伟的巨人,充当着支撑经济发展的千斤顶,在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创造价值的同时亦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第二产业营收增长14.46% 工业担当国民经济发展压舱石

根据2022年半年报数据,沪深北A股上市公司所处的三大产业相较去年同期,营收层面,第一产业小幅下跌,跌幅为-7.62%,第二产业呈增长态势,增长幅度达14.46%,第三产业受疫情打击,发展没有明显起色。三大产业中仅有第二产业的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及净利润同步增长。

视角进一步聚焦于第二产业中工业产业链在今年上半年度的发展情况,处于工业产业链上游的A股上市公司其营收与净利润相较去年同期分别增加30.82%和64.38%,提升幅度远高于同产业链其他环节的上市公司,是上半年工业企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亦是第二产业的增长极。

而上游行业中发展最为突出的便是净利润增幅达102.31%的煤炭开采与选洗业,而得益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亦有着明显的增长势头。第二产业在今年上半年的稳步增长,体现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企业及其中优质上市公司的生命力。坚实的底蕴及完整的工业体系赋予了我国实体经济在顺境中阔步前行在逆境中披荆斩棘的韧性,而工业始终担当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六成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增长 科创板营收增长达33.32%

2022年上半年,A股实现总营收34.47亿元,同比增长9.31%,共有2963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增长,占比60.64%。其中增长幅度超过50%的有524家,占比10.71%。但同时A股上市公司中大多数公司的营业收入都维持在小幅增长与小幅下跌的状态,处于-20%≤营收变化幅度≤20%区间的上市公司共2643家,占全部上市公司的54.09%。A股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情况大体上接近正态分布的统计态势,一方面多数公司集中于小幅度增长与降低,另一方面高增长企业较多。

根据半年报数据统计分析得出,2022年上半年,无论是全部上市公司样本池还是近三年上市的上市公司样本池,科创板上市公司在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方面表现有优异。

在近三年上市的上市公司样本池里,科创板上半年取得了营收总规模增长35.72%,净利润总规模增幅达30.35%、净利润增长的上市公司达53.73%的好成绩。具备科技属性与发展潜力且与我国产业发展战略相契合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无论是创收能力还是利润水平均有较为良好的表现,业绩增幅一马当先。

市值千亿级公司净利润贡献占七成 上半年再融资规模达7800亿

在4893家A股上市公司中,总市值超过1000亿的企业虽然只有133家,占总数的2.72%,但净利润占比却达到了67.22%,营业收入也达到了总数的47.65%,虽然在数量组成上,中小企业是构成A股上市公司的主体,但高市值企业对整个市场的领头作用依然显著。

自A股IPO注册制推行以来,企业端上市加速,截止2022年8月31日,今年A股IPO公司数达254家,其中共有创业板100家、科创板82家、北交所31家,注册制企业占比高达83.86%。IPO首发资金募集情况同样喜人,仅前八个月募集资金规模达4089.31亿元,中位数8.9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44%)。

同时,2022年上半年再融资家数达452家,规模达7809.24亿元,高于IPO募集资金规模,可见上半年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畅通,依旧在为上市公司不断地提供发展动力。

营商环境前十省份净利润贡献达全国83% 营商环境影响日趋重要

根据2021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得分前十的省份依次是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北京、四川、湖南、河南、福建;在这十个省份里,上市公司数量共有3738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76.39%,总市值则占77.97%,其他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了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82.78%和82.62%。

营商环境是推动上市公司发展的关键制度保障,优质的营商环境能为上市公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金融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及服务的优化,除了能为企业带来较强的稳定性和保障外,还能持续赋予城市经济发展的动能。

涉外贸业务公司63%实现营收增长 具备全球产业链公司展现发展韧性

根据2022年半年报数据,港澳台及境外收入占营业收入10%以上公司共有1316家,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电子、基础化工、汽车、医药生物及有色金属等行业。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增加的公司共840家,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共同增长的公司共576家。

据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增长13.5%,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均有增长。

从海关总署公布的贸易指数来看,今年以来出口价格对我国出口增速的贡献要大于出口数量的贡献。这在A股上市公司上则主要反映在:相比整个A股,港澳台及境外收入占营业收入10%以上的汽车、轻工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公司经营数据更优,可见具有全球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在盈利增长上表现更强的韧性。

前8月退市公司数量达46家 优胜劣汰机制逐渐形成

退市新规实施第2年,仅2022年前8个月的时间内,从A股退市的公司数已然创下历史高峰,退市公司数量达46家,与21年全年相比增加了130%,达前三年退市公司数量总和。

其中,42家公司的退市时间皆在年度报告披露的截止日后,因“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者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触及退市标准的公司数为24家,高居A股上市公司退市原因首位。

截至2022年8月31日,A股上市公司ST股及*ST股合计142家,数量分别为84家及58家。其中18家*ST公司2022年半年报数据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且净利润为负,15家因2021年报数据实施财务类退市风险警示,这些公司下半年经营得不到改善或将面临退市风险。

可见,我国资本市场对全国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正在形成,在注册制背景下,符合上市标准、适应市场形式、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其上市通道正被疏通,而与发展趋势相背离或难担公众公司大任的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也在同步提升。上市与退市的大门双双敞开,上市公司“守壳待并”的现象也越发罕见。

提升劣质上市公司的退市效率,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形成“有进有退,能进能出”的良好生态,成为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在这一背景下,企业上市后不能一劳永逸,各方对市值关注的加深,上市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央广资本眼)

编辑:李慧敏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