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羊街乡阿郎邦克核心区梯田。 供图

近年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羊街乡高度重视梯田的保护与恢复工作,积极探索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的路子,还原梯田“容貌”、助农增收,为乡村振兴增活力。

村民王斗顺家的稻田位于羊街乡阿郎邦克梯田核心区。“过去我们外出打工,家里没有劳动力栽种水稻,家里的稻田就和村里不少人家的一样,撂荒了几年,家里吃米都是靠买。”王斗顺介绍。

20世纪90年代,由于水源缺乏、沟渠年久失修、村民外出打工等多重原因,承载着哈尼农耕文化的梯田一度面临着退化的困境。如何在保护哈尼梯田、农耕文化的同时,让群众充分享受梯田保护开发带来的利益?当地党委、政府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支持、特色农业开发、生态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相结合等方式,依托羊街乡生态资源优势,引导农民发展梯田生态米种植。近年来,羊街乡“梯田生态米”金字招牌越来越亮,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2015年,元江县实施《哈尼云海梯田保护办法》;2021年,中国起源作物基因多样性的农场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落地羊街,资金和项目进一步向梯田生产倾斜。为了恢复梯田景观,羊街乡还按每亩400元对农户给予补助,免费提供谷种、化肥、农药、鱼苗、鸭苗,积极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种田效益。

坝木村党总支书记龙保宇介绍,村委会依靠粮农组织支持的项目,把群众组织起来,统一保护老品种,以前40亩的试验田现在已经扩大到1200多亩,而且群众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王斗顺也和很多村民一样回乡发展,重新种起了梯田稻谷。每年除了满足自家口粮外,他家还有不少余粮可以销售给村办公司。同时,在梯田里养殖谷花鱼也能带来一笔收入。

此外,羊街乡还依托“喍奢扎”“十月年”等民族文化节庆和农业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引客入乡。通过培育合作社和村办公司,销售梯田红米、谷花鱼、生态鸡鸭等农特产品,帮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力求实现梯田景观保护、农耕文化延续和乡村发展多赢局面。

如今,一到金秋时节,7600亩梯田稻香阵阵,哈尼群众打谷子、捉谷茬鱼,哈尼梯田魅力不断释放。(记者 李苏榕通讯员 张兰 方丽波)

编辑:赵贝贝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