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保山5月6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每天清晨,天光微启,龙陵县第一中学校园里总有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巡视校园、检查安全。夜幕降临,他伏案批文,直到确认教室门窗、水电无虞,才安心离校。他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龙陵县第一中学校长柏占亮。
柏占亮在北京接受表彰(央广网发 受访人供图)
柏占亮出生于四川,1985年,年仅19岁的柏占亮响应支援边疆的号召,放弃城市生活,只身奔赴云南龙陵。四十年来,他以“让边疆的孩子有学上,能走出大山”为使命,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掌舵人,他始终坚守讲台,用爱心托起学子梦想。
自2012年担任校长以来,他以“学习型校长”带动“学习型教师”建设,每天清晨读书、夜晚笔记,办公桌上总堆满教育理论书籍。他推动“六段制”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学生践行“6T好习惯”,营造“进班即学、争分夺秒”的学风。同时,他实施“青蓝工程”,打造一支有锐气、肯奉献的教师队伍,已有30余名教师成长为省市级骨干,青年教师在各级竞赛中频频获奖。
龙陵一中的高考成绩也随之跃升:600分以上人数从2012年的1人增长至2024年的59人,一本上线人数从46人跃升至318人,一本上线率从6.79%提升至44.41%。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实现零的突破后,已累计达12人。柏占亮用12年,带领这所边陲学校跃升为云南边疆教育的一面旗帜。如今,龙陵一中已成为云南全省县中振兴的样板。
柏占亮鼓励学生(央广网发 受访人供图)
“柏校长总是提醒我们:教师应像太阳,照到哪里亮到哪里。”副校长杨发焕感慨道。柏占亮推动“青蓝工程”与教师全链条培养体系,打造了一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他说:“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柏占亮眼中,教育不仅是讲授知识,更是传递温度。他曾默默资助因家庭变故面临辍学的学生小波;也曾自掏腰包,为被北大录取却从未旅游的学生郑莉娇一家安排了一次圆梦之旅。对身患重病教师家庭,他主动关心,调整工作安排,传递温暖。“柏校长既是严师,也是慈父。”学生杨骁荣说,“他常常深入课堂、食堂,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总能及时回应我们的建议。”这些点滴温情,筑起一所学校的温暖底色。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