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有光(来源:镇康县融媒体中心)
央广网临沧8月4日消息(记者 魏文青)盛夏的滇西南,阳光热烈灿烂。但比阳光更耀眼的,是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这个边境小县的教育“高光时刻”。
2025年,镇康县共有78名学子被985、211重点高校录取,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正穿越山村与校园,传递梦想与希望。
2025年镇康县第一中学被名校录取的部分学生(央广网发 杜娟 摄)
镇康县一中学生匡代兰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成为该校建校以来首位来自镇康的学生;罗珂娴将赴浙江大学求学;傈僳族少年熊双剑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刘飞则凭借近40次个性化辅导,实现英语成绩从80分提升至116分,顺利圆梦北京外国语大学……这场教育的“高峰攀登”,让边境小县沸腾,也让更多人看见——教育,正在悄然改写着边疆的命运图景。
在南伞镇红岩村的刺树丫口自然村,匡代兰的录取消息成为全村的“头条新闻”。她的父亲匡建国翻看着北大的校园照片,眼眶泛红:“娃娃说,读了北大,要回村里的医院当医生……”
“我一直梦想去北京读书,现在终于实现了。”刘飞说,未来他将用所学知识回报家乡;而熊双剑则希望“将农业科技带回村里”,让家乡的土地变得更加富饶。
刘飞收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通知书(央广网发 王玲 摄)
这一成果的背后,是镇康县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改革的扎实努力。近年来,镇康县将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县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连续三年保持在财政支出的17%以上,教师编制占事业编制比重达63%。目前,全县共有39名县处级干部担任“编外校长”,深入一线参与学校发展与教育管理。
“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让边疆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镇康县教育体育局局长高云翔介绍。
在镇康县第一中学,教学楼上“党建引领发展”的标语格外醒目。数学教研组长罗映波正在为青年教师演示“三动一测”和“五精教学法”,这些贴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提质增效注入新活力。
镇康县第一中心周一升国旗仪式(央广网发 镇康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对每一位学生都进行‘一人一策’的帮扶,精准发力。”刘飞的班主任杨建新珍藏着他的“成长档案”——这是一叠厚厚的个性化辅导记录,也是镇康教育“精准施策”的缩影。
目前,镇康一中已与全国10所重点学校建立资源共享和帮扶机制,2024年派出102名教师赴外省名校培训,“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流动,让师资强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亮起来。
正如一位教师所说:“我们不仅是送学生走出大山,更希望他们带着知识和担当回来,建设这片热土。”
从镇康出发的78名学子,正踏上人生新征程。他们是希望的点火者,也是边疆教育奋力向上的生动缩影。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