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4月16日消息(记者 吴馨骅 通讯员 张舒姗 刘昀逸)吵架后意外“失声”两个多月,四处辗转查不出原因。日前,这位患者在厦大附属中山医院被确诊为癔症性失声。4月16日是世界嗓音日,医生提示,影响嗓音健康的因素多种多样,心理因素也是其中之一,出现嗓音异常,应引起重视。

王女士来自新疆乌鲁木齐,今年48岁的她,自述两个月前曾与家人爆发过一场激烈的争吵,没想到一觉醒来,突然说不出话来了,感觉喉咙发紧,还伴有强烈的异物感。“我已经很努力地发声,但声音就像在说悄悄话。”刚开始以为是上火感冒,王女士没在意,没想到声音一直没有改善,两个月来她就诊多家医院,依然不见好转,王女士情绪越发低落,担心今后无法与人正常交流。

“她的发声器官没有问题,神经反应也完好,但是声带无法闭合导致大量空气漏出、发声困难,属于精神问题导致,这次吵架只是一个导火索。”王女士辗转来到厦大附属中山医院的嗓音科,庄佩耘主任对其进行频闪喉镜、喉肌电图、心理评估等检查后,充分排除了神经损伤因素,并最终诊断为癔症性失声。经过4天的嗓音训练和理疗,王女士的嗓音恢复正常,复查喉镜发现,声门的闭合明显好转,声带振动也有了显著改善。

庄佩耘主任介绍说,癔病性失声症亦称功能性失声或精神性失声症,是癔病的一种表现,较多见于女性,大部分病人与精神过度紧张或情绪剧烈波动有关,如发怒、激动、恐怖、忧虑、悲伤等;少数病人发生于睡眠后醒转时或患重病之后;也可见于月经失调者。“嗓音问题,不能当作单纯的咽喉炎或者心理问题,它可能是发声器官出现了病理性的改变,也可能是神经或者是精神原因所致。”建议王女士后期再接受心理疏导,来巩固治疗。

嗓音训练师在指导患者练习腹式呼吸(央广网发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供图)

医院为患者提供义诊和免费的嗓音检查(央广网发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供图)

几个习惯,教你预防嗓音疾病

·保持水分摄入: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声带的湿润和柔软,减少声带受损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干燥的环境中,要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也是很重要的。

·避免过度使用声带:尽量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尖叫或唱歌,特别是在声音不适或感到疲劳时。要保持说话和唱歌的节奏和音量适中,避免过度负荷声带。

·注意呼吸方式: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可以减轻声带的负担,有助于保护声带。深呼吸、缓慢呼气,避免浅表性呼吸和气息不连续的情况。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避免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和饮料,以及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咖啡、碳酸饮料等,因为它们可能刺激声带和喉咙。

·定期锻炼声带: 适度的声带锻炼有助于增强声带的耐受性和适应能力,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声带锻炼方法来进行,如发声练习、舌头操等。

编辑:程若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