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8月20日消息(记者周思杨)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聆风致雅,荟萃海河”实践团近期在天津市展开系列实践活动。青年学子化身文化使者,将生动的津派文化课堂送入基层,以实际行动架设文化传播桥梁。

实践团走进“津青驿站”(央广网发 实践团供图)

实践团首站来到“学习强国”津青驿站。作为全国首个专门面向青年的“学习强国”线下阵地和全国首批优秀案例,“津青驿站”为青年提供了沉浸式学习平台。实践团成员在此交流互动,深化理论认识,为后续面向社区青少年开展文化传播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实践团在社区开展非遗教学活动(央广网发 实践团供图)

肩负传承津派文化的使命,实践团深入滨海新区茶淀街道清园里社区和大港街道曙光里社区,精心组织特色文化课程。团队将“蓝色海河文化”与“红色党政文化”巧妙融合,带领孩子们深入探索津派文化精髓:从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到千帆云集的漕运传奇;从“风筝魏”“泥人张”的精湛非遗技艺,到海河两岸的红色革命印迹。成员们以“理论讲解+动手实践”为主线,通过图片展播、实物展示和亲手示范,引导社区青少年沉浸式领略津派文化之美。

实践团带领青少年体验制作非遗作品(央广网发 实践团供图)

“原来我们的家乡文化这么了不起!”一位小朋友在完成泥塑后自豪地说道。在实践团成员带领下,孩子们亲手为沙燕风筝描绘纹样,将“狗不理包子”“天津麻花”等特色元素融入彩泥创作……跟随着津派文化的脚步,孩子们惊叹于非遗技艺的精巧绝伦,更是在专注制作中深刻感受到“精益求精、执着坚守”的工匠精神,体悟到其中蕴含的和谐共生理念与深厚家国情怀。许多孩子表示,以后要向更多人介绍津派文化,当好家乡的小小文化传播者。一颗颗文化自信的种子,正伴随着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悄然萌发。

实践团负责人表示:“青少年拥有独特的创新视角与蓬勃活力,是传播家乡文化的生力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津派文化沃土,创新课程形式与内容,引导青少年在文化浸润中坚定自信,主动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青少年亲手创作的文化作品及其展现的热情,将化作一抹亮丽的青春名片,让世界听见津门文化的声音,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注入生生不息的青年力量。

编辑:褚夫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