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7月16日消息(记者韩雨晨)日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天津市实验中学在天津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开展“析史明理,解码强军路”行走的思政课,通过“甲板课堂追溯历史、舱内探索寻找任务卡、创作手抄报分享交流”等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切身体悟、切实感受、自觉践行,推动“大思政课”走深走实。

溯源历史 体悟国家强大

基辅号航母甲板上,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展开。当我们今天在甲板上惊叹于航母如钢铁长城般捍卫海疆时,可曾想,在百余年前的同一片海域,中华民族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与抗争?天津市实验中学思政教师刘坤鹏手指远方说道:“请同学们看我手指的方向,大沽口炮台遗址就在那边!”课堂瞬间从甲板延伸至历史现场,学生们结合七年级研学经历,热烈讨论起从鸦片战争到航母时代的海防变迁。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天津师范大学供图)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成员刘淇为同学们讲述了我国航母的发展历史。“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人民海军航母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改装到国产、从滑跃到弹射的升级跨越。”听完刘淇的讲述后,同学们纷纷为我国航母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航母承载的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一个民族从‘有海无防’到‘走向深蓝’的尊严!”刘坤鹏老师的总结引发阵阵掌声。

深入体验 感叹科技奥秘

在航母内部纵横交错的舱室中,一场“科技密码破解战”正紧张进行。“注意!任务卡可能藏在任何角落!”随着天津市实验中学思政教师孙紫琪的一声令下,学生们手持记录本,在动力舱、指挥室、机库走廊展开地毯式搜索。

“我发现红旗-9B导弹模型:一坑四弹技术!”顺着蓝光指引,学生找到了隐藏的“对空导弹库”门牌,欢呼声在舱室回荡。当最后一张任务卡在指挥室被发现时,学生们围坐成圆,分享着各自的“科技发现录”。

“以前觉得航母就是大船,现在才知道每颗铆钉都是国之重器。”天津市实验中学学生赵启超的总结引发热烈讨论。刘坤鹏老师望着这群眼睛发亮的少年说:“你们找到的不只是任务卡,更是中国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密码。”

筑梦未来 明晰自强担当

在“筑梦未来”创作区,学生们围绕“航母探秘,强军筑梦”这个主题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对航母的理解、对海军的热爱、对强军梦想的追求融入作品中,用画笔与文字诠释强军理想。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天津师范大学供图)

马克思主义学院宣讲团成员刘淇带领学生们参观了“百面党旗映初心”展览,激励大家:“强军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叙事,而是每个普通人的‘向上之力’。愿你们带着今天的收获,在书桌前、在跑道上、在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里,都做一个‘为强国而努力’的追光者。”

此次实践课堂通过“甲板课堂-自主探索-创作分享”的创新模式,让思政教育从课本走向社会、从平面走向立体,真正实现了“析史明理,解码强军路”的教育目标,通过行走的思政课让初中生牢记为国争光的使命,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放飞青春梦想,谱写人生华章。

编辑:褚夫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