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1月21日消息(记者周思杨)海河之畔,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悄然蜕变。

2025年夏天,“哪吒号”主题游船破浪而出,成为天津文旅出圈的爆款。它不仅是一艘船,更是一座流动的科技美学展馆。在其背后,是一支来自天开园的年轻团队——天津安伦科技有限公司。从“哪吒号”游船到钟楼光影秀,从AR眼镜到XR系统,这群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用一次次的跨界探索,书写着属于“Z世代”的创业故事。

当“哪吒号”靠近不同码头时,实时定位系统随即自动触发,船舱玻璃上便投射出对应历史场景的全息影像。在立体音效与智能灯光的烘托下,游客仿佛穿越时空,走进天津的码头往事。为了提炼“哪吒”这一形象,团队反复查阅史料、走访海河沿岸,连一朵浪花的纹样都源自古典图腾的再创造。“我们希望每一个项目都能讲出天津自己的故事。”安伦科技总经理丁思雨说道。

工作人员正在展示“哪吒号”相关资料(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为了将创意落地,团队自主研发了多套软硬件系统,在“天津钟楼光影Mapping秀”项目中,团队遭遇建筑结构复杂导致的投影变形难题。面对墙体不规则、转角多、投影易失真的挑战,他们连夜进行3D扫描与建模,生成高精度点云数据,通宵调试投影映射算法。“放映时,我看到观众纷纷驻足拍照,大家指着画面不断交流。那一刻,我的内心涌起强烈的成就感——就像打了场胜仗。”丁思雨回忆道。这场以鼓楼墙体为“天然幕布”的视听盛宴,让天津六百余年的历史文脉在光影中“活”了起来。

自2023年5月开园以来,天开园已成为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截至目前,天开园核心区已注册企业1600余家、入驻864家,吸引硕士、博士人才占比超80%,平均每日诞生4家科技型企业。园区不仅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设立创投基金总规模超70亿元,更构建起开放、协同、跨界的创新生态。天开园推动“高校孵化”与“京研津转”双向赋能,通过博士后工作平台、校企联合实验室等载体,构建起“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在天开园,你推开任意一扇门,都可能遇见未来的合作伙伴。”丁思雨说道。目前,安伦科技正与南开大学团队合作,研发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实时翻译系统。

天开园核心区夜景(央广网发 南开区供图)

安伦科技的成长轨迹,正是南开区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缩影。多年来,南开区持续推进天开园核心区建设,深化与高校的校地合作。2024年,南开区区域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17亿元,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位居全市第一。截至2024年底,区域内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4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14家,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动能。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南开区拥有69家中小企业和5家“小巨人”企业,各级企业数量位居中心城区第一。

创意是火,科技是风,政策是土。在天津南开这片创新的热土上,一群年轻人不只是做项目,更是在搭建通向未来的桥梁——在那里,科技有温度,文化可触摸,城市因创新而永远年轻。

青春南开,正被青春的人点亮。

编辑:韩雨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