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0月28日消息(记者周思杨)在海河东岸的晨光中,棉3创意街区的红砖厂房泛着温润光泽。斑驳的墙面上,百年前机器镌刻的纹路与新潮店铺的霓虹标识相映成趣。这里既是1925年“砸裕大”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也是如今天津的活力地标。在工业遗产的肌理中,棉3创意街区正编织着红色记忆与时代新声。

棉3创意街区景色(央广网发 来源:视觉中国)

纱厂惊雷:红色基因的觉醒

1921年,裕大与宝成纱厂在海河之畔奠基,开启了天津纺织工业的篇章,也埋下了红色革命的火种。1925年,五卅运动的浪潮席卷全国,天津纺织工会在中共天津地委职工运动委员会领导下,发动纺织工人多次参加全市性反帝示威等活动。当年8月11日,被日本资本家控制的裕大纱厂工人们为支持上海工人斗争奋起罢工,遭到军警镇压。邻近的宝成、裕元、北洋等纱厂万余名工人闻讯驰援,冲进厂区与军警搏斗,砸毁日方设备,这场震撼津门的“砸裕大”事件,成为北方工人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宝成纱厂粗纱部(央广网发 河东区供图)

1950年,宝成、裕大纱厂合并为天津第三棉纺厂,简称“棉三”,成为天津纺织工业的主力军。老职工韩金福回忆:“当年细纱车间机声隆隆,我们推着纱锭在车间穿梭,心里只想着把活儿干到最好。”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业精神,融入在天津的城市血脉中。

涅槃新生:工业遗产的活化

2007年,随着城市产业升级,棉三厂整体搬迁,老厂房迎来转型契机。2015年,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发电厂、仓库等建筑被保护性改造,每块红砖编号复位、每根钢梁保留原貌,锯齿形屋顶下诞生了创意办公与艺术空间。2020年,这里获评第四批国家级工业遗产,入选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成为工业文明的“活化石”。

2025年的品质升级更让园区焕发新生:“棉芯引力广场”的光伏发电装置夜晚化身璀璨灯海,智慧机器人为游客提供导览服务,多种文创活动接连落地,潮牌首店陆续入驻……这里如今不仅已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更实现了“文创+科创”的双产业定位。

经纬传薪:历史与潮流的共生

“在齿轮声里读党史,在文创街区忆初心”成为棉3的独特风景。街区深处的天津纺织文化长廊,以图文与实物串联起从裕大纱厂到棉三厂的百年变迁,锈蚀的织布机与“砸裕大”事件史料陈列,让工业遗产成为可触摸的历史教材。2025年7月开放的“经纬之光”工运展馆,更以“纤澜”“织迹”等主题,系统铺展海河工业兴衰与纱厂红色脉络。

“经纬之光”工运展馆(央广网发 河东区供图)

锈蚀机件重获新生,老照片与动态光影交织,从海河工业带的百年历程到天津纺织的演变,一幅幅“纱厂红旗谱”与一部部“工运史诗”带领着参观者们追溯脚下土地的百年工业足迹。“在当年推纱的厂房里,年轻人体验文化、打卡学习,这传承比什么都动人。”见证着“棉三”到“棉3”变迁的韩金福感慨道。

如今的棉3创意街区,百余家文创企业扎根成长,每逢假期人流如织。当落日为红砖厂房镀上金边,老机器改造的雕塑与拍照打卡的游客同入画框,红色基因与潮流活力在此交织共生。这座百年老厂的蝶变证明:工业遗产的保护,从来不是封存记忆,而是让历史在创新中延续生命。

编辑:韩雨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