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0月16日消息(记者褚夫晴)近日,由天津图书馆与天津中医药大学联合打造的“典籍里的中医”系列第二场——“典籍溯秋理,本草泽津门”读者体验活动在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区举行。读者们在药香与琴韵中完成了一次“可听、可看、可感、可带走的”古籍养生之旅,也为“我在天图读古籍·我在天图修文物”品牌再添一抹秋色。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天津图书馆供图)

一场讲座 把古籍“请下”书架

活动伊始,天津中医药大学临床中药教研室周鹏老师以“润燥养肺、收敛阳气”为主线,现场讲解《本草纲目》秋季养生智慧。同步进行的是“品药茶”环节——我们为读者奉上精心煎煮的药茶,配方正出自周老师方才解析的木部、草部药材。现场屏幕实时播放药材高清图与对应古籍原文,观众举杯闻香、低头识药,再抬头听讲,一口药茶一句经典,现场瞬间化作“可品尝的课堂”。

一幅拼贴画 把节气“贴”进生活

体验区环节,仿古籍书页、药材纸模、干花、秋叶一字排开,读者们以药材为笔、节气为卷,埋头创作“秋分养生图”。有的读者把干菊瓣排成银河,有的读者用甘草枝搭出小桥,还有的读者让秋叶与药香在纸页上自然铺展,每一幅都藏着个人专属的秋日养生密码。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天津图书馆供图)

一套“井穴操” 让古籍“动”起来

在一楼大厅,“书籍之美”课程师生与“岐黄未暖”三下乡团队齐登场。教学视频先拆解动作,真人再示范,志愿者一对一纠正指尖角度,随着中国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学生张嘉煜的《高山流水》响起,读者们齐伸指尖,经过跟练,“手指井穴操”被现场“解锁”。

“典籍里的中医”作为“我在天图读古籍?我在天图修文物”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也是图书馆在古籍推广领域的创新实践。本系列活动将持续开展,为读者搭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让中医古籍中的养生智慧真正成为现代人的健康资源。

编辑:周思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