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9月29日消息(记者韩雨晨 实习记者路婧纯)日前,天津地铁7号线南段(赛达路站-鼓楼站)开通初期运营,至此,天津轨道运营线路增至12条,进一步强化了轨道路网布局与完善,助力轨道网络网格化形成,方便市民群众公共交通出行。
7号线站内景象(央广网发 路婧纯 摄)
“7号线的开通运营有‘三新’。”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轨道交通处处长杨亮告诉记者,一是天津轨道路网建设新,天津地铁7号线是贯穿中心城区南北向骨干线,南段共设15座车站,跨西青区、南开区、河西区、和平区4个行政区,串联医院、高校、商圈、景点等核心区域,这些重要的景点的串接极大地丰富了市民乘客的出行需求,与天津地铁1、2、3、5、6、10、11号线实现换乘;二是乘客出行体验新,随着7号线的开通,天津地铁将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外,7号线的开通也展现出城市风貌窗口新。7号线是今年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随着未来轨道线网的进一步优化。天津轨道作为公共交通主骨架的作用日益凸显,将进一步展示天津城市新风采、新面貌,发挥更大作用,为天津市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据了解,该线路采用标准A型地铁列车,总长140米、最高时速80公里,载客能力较B型车提升约25%,能有效应对高峰时段客流压力。初期运营期间,赛达路站首末班发车时间为6时和22时30分,鼓楼站首末班发车时间为6时17分和23时07分。
市民范女士看到家门口的地铁开通,心情非常激动:“地铁开通后上班通勤时间节省了将近一半,而且地铁内的换乘指示一目了然,站内设计匠心独具,让人能感受到天津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
天津地铁7号线南段(赛达路站-鼓楼站)开通初期运营(央广网发 路婧纯 摄)
在整体建设理念上,中建天津轨道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马庆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建筑元素的融入,让每个车站都成为城市历史的记录点,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市民都能在出行中感受到熟悉的记忆与文化的沉淀。”因此,在项目决策阶段,设计团队确立了“建筑承载记忆”的理念,将周边历史建筑与地标元素融入站点装饰,使每一座车站都成为城市文化的延伸:设计团队在鼓楼站将安西镇东、拱北、定南四座古城门的元素融入吊顶与整体布局,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氛围;六里台站与八里台站则分别提取天津大学北洋学堂与南开大学的经典建筑元素,将百年学府的文化底蕴带入地铁空间;天塔站更是以天塔周边的城市景观为灵感,将自上而下的俯瞰视角与四季景色变化呈现在顶棚和墙面艺术设计中,为乘客带来沉浸式的文化体验。
这列穿梭在津城南北的地铁,不仅用更宽敞的车厢、更便捷的换乘缓解了出行压力,更让每一次出发与抵达都成了“遇见天津”的旅程。随着后续轨道路网的持续织密,这样的便利与温暖,还将走进更多天津人的生活里,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中最贴近民心的注脚。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