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7月11日消息(记者褚夫晴 实习记者刘雨桐)7月10日,“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国资国企数字化技术应用推介会”在天津成功举办。本次推介会由天津市国资委主办,天津国兴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天津海河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吸引了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参会企业嘉宾、高校专家学者、中央企业代表、头部民企代表、市属国企代表等近260人参与。活动聚焦天津国资国企数字化技术应用成果展示,借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在津召开之际,搭建了一场共商共探数字经济技术交流、项目对接与国际合作的平台。
王智毅致辞(央广网发 刘雨桐 摄)
天津市政府副秘书长王智毅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全球经济格局。近年来,中国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天津作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了显著优势,天津国资国企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更是勇立潮头,成果丰硕。上合组织各国嘉宾、专家学者和央企、国企、民企代表齐聚津城,共商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彰显了上合组织国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对于促进各方优势互补共享成果、携手应对全球数字转型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合作方向上,王智毅提出强化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协同攻关、健全数字经济治理协同机制、拓展数字惠民领域务实合作等四项具体举措,为未来各方合作描绘了清晰蓝图。
哈迈德·达维史博士致辞(央广网发 刘雨桐 摄)
埃及前国家行政发展部长、前苏伊士运河经济区主席艾哈迈德·达维史博士在致辞中精彩比喻道:“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丝绸之路,它通过数据来连接,而不是跨过山谷与沙漠。”这条新丝绸之路,正在重塑国家竞争力、产业结构和全球合作格局。埃及正积极推动国企数字化转型,推出了加强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推动人才与组织文化变革、建立协同生态系统、加强网络安全治理能力四方面的工作举措。他表示,中国和埃及在该领域合作契合度高,中国有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国企改革经验,埃及有年轻人才储备和区域枢纽优势,双方可在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发展、数字人才培养、金融科技与跨境支付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建议设立中埃国企数字转型工作组,围绕标准制定、网络安全和投融资建立专项机制。
此外,推介会还设有“互联互通 互信互融”圆桌对话环节,该环节汇聚政产学研用多方力量,邀请到数字经济领域五位重量级嘉宾,围绕“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如何看”和“数字经济与数字产业如何干”两大核心主题,结合“供应链和产业链”两条链、“科研、生态、场景”三条线,深入探讨数据要素赋能产业升级、数据链与供应链协同创新等关键议题,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天津智慧”。
圆桌对话环节(央广网发 刘雨桐 摄)
会中,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白长虹教授以“WaCLab幸福与创造实验室的案例研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数字创造力,解读数字经济底层逻辑,为理解数字经济的核心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他提出,数字生态的构建离不开技术突破与协同共生。当前,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数据质量、隐私安全、产业链协同等多重挑战。对此,中电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峰分享了企业在健康医疗大数据领域近十年的探索实践,详细介绍了破解上述难题的具体路径,以及如何推动医疗大数据赋能产业链、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凸显了医疗大数据在产业链中的重要价值。而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协同发展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京东科技副总裁王涛就此解析了供应链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从“单点优化”到“全局协同”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实践参考。数字化转型离不开高校的智力支持,天津大学冯伟主任在发言中阐述了高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强调了产学研融合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技术的最终落脚点是服务民生,天津轨道交通集团董事长吴秉军分享了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包括智慧城轨建设以及哈萨克斯坦项目的成功输出,展现了“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成果,彰显了数字化技术在传统民生产业升级中的巨大潜力。
此次推介会的举办,推动了天津国资国企数字技术解决方案与上合组织国家创新活力、发展需求的碰撞,展示了天津国资国企成果,更让世界看到天津是一座拥抱数字时代的开放之城,看到天津国资国企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担当与作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推介会从筹备阶段便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每一个细节,所有推介材料均选用经环保再生纸印刷。这一举措的背后,体现出天津国资国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投身推动社会绿色转型的生动实践。
未来,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天津国资国企将以此次推介会为新起点,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纽带作用和赋能作用,持续拓展合作新空间,让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惠及更多民众,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贡献“天津智慧”与“天津方案”,共同谱写数字经济时代合作共赢新篇章。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