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0月17日消息(记者周思杨)“下楼走两分钟就到公园,孩子能玩秋千,我能跟邻居们聊聊天,这日子别提多舒坦了!”自从家门口的口袋公园“云栖园”投入使用后,家住泰安里小区的王阿姨基本每天都要带着孙女到楼下“打卡”。近年来,东丽区城管委以“打造城市管理最优区、品质生活新高地”为目标,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2023年以来累计建成16处口袋公园,依托城市道路绿地、地铁接驳点及居住区附属绿地,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民生承诺,让“方寸之绿”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空间。
科学规划:小空间装下大功能
东丽区的口袋公园建设,从设计之初就紧扣“因地制宜、功能优先”的原则,把每一处边角地块都打造成“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民生阵地。
“云栖园”位于津塘路辅路与荣成路交口,堪称科学规划的典型代表。这座占地面积118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曾是空间利用率较低的闲置地块。东丽区城管委在设计时,首先保留了地块内长势尚佳的乔木,再以海棠、碧桃、黄杨等乔灌木为背景,搭配金焰绣线菊、宿根福禄考等宿根植物打造花镜,让绿意与花色自然交融。更关键的是,通过合理划分区域,公园内设置了林下休闲区、儿童游乐区和休闲交流区三大功能区——多功能廊架下的秋千、攀爬墙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廊架与景墙旁的防腐木坐凳供居民歇脚聊天,色彩缤纷的休闲步道则满足了老人散步、上班族放松的需求。

“云栖园”口袋公园堪称科学规划的典型代表(央广网发 东丽区供图)
早在2023年,泰安里区域就已建成一处口袋公园,当时还融入了国家安全主题,通过宣传栏向居民普及国家安全知识;2025年夏天新亮相的“云栖园”,则进一步优化设施,新增垃圾桶、果皮箱、路灯等便民配置,还设置了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垃圾分类知识的公益宣传栏,让口袋公园既添“绿意”,又增“暖意”。
文化赋能:小公园承载大记忆
在东丽区,口袋公园不仅是休闲空间,更是传承地方文化的“微展厅”。2024年投入使用的跃进路文化主题口袋公园,就以“非遗+景观”的创意,让城市记忆在方寸之间落地生根。
这座位于跃进路与津滨大道交口、占地430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建设之初便以“修复绿地、植入文化”为核心思路。东丽区城管委充分利用现状植物构建低维护生态绿地,同时将东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郑剪纸”作为设计主线——提取“中国红”与剪纸传统图样,打造出“大郑剪纸”魔方,搭配夜间亮起的水纹射灯,让公园夜晚灵动又富有文化韵味;园内的特色展示牌,则结合休闲设施向市民介绍“大郑剪纸”的历史与技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边玩边学,非遗知识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传承。

跃进路文化主题口袋公园中的“大郑剪纸”魔方(央广网发 东丽区供图)
考虑到公园临近人行天桥,建设团队还特别优化了通行功能,让通勤市民能顺路在公园歇脚,既解决了“走路累”的问题,又让文化景观与日常出行无缝衔接,真正实现“近而亲、用得上”。
精细管护:小投入守护大幸福
“三分建,七分管”,口袋公园的长久活力,离不开持续的精细化管护。东丽区城管委始终把“管护”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用实际行动守护居民的“小确幸”。
针对不同口袋公园的植物特点,城管委组建专业养护团队,根据季节变化和气候条件开展修剪、浇水、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公园四季有绿、季季有景。比如“云栖园”的宿根植物,每到换季都会进行专业修剪,既保证景观整齐,又能促进植物来年生长;跃进路公园的“大郑剪纸”小品,定期会有工作人员检查清洁,确保文化元素不褪色、不损坏。
对园内的硬件设施,管护团队更是“随坏随修”——防腐木坐凳松动了,及时加固;休闲步道出现破损,尽快修补;路灯、垃圾桶有故障,第一时间更换。家住跃进路附近的上班族李女士说:“公园的坐凳永远干净,设施从没坏过,感觉就像有人天天在家门口照顾着,特别安心。”
方寸绿地间 民生福祉长
从泰安里的“全功能乐园”到跃进路的“非遗文化园”,东丽区的16处口袋公园,每一处都紧扣“民生需求”,每一寸绿地都承载着“幸福期盼”。这些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绿色明珠”,不仅优化了城市生态,更拉近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距离,让“品质生活”从口号变成了居民每天都能感受到的真实体验。
未来,东丽区城管委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的理念,持续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与管护,既要避免“千园一面”,又要确保“园园实用”,让更多“方寸之绿”变成居民家门口的“幸福空间”,为城市品质提升、民生福祉加码写下更生动的注脚。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