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9月17日消息(记者韩雨晨 周思杨 实习记者王婧瑜)切丝、热油、下料、颠勺……在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镇枫雅道菜市场内的一处窗口前,顾客选好食材递给厨师,厨师手起铲落,动作干脆利落,不过几分钟,一道冒着热气的青椒肉丝便已出炉。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枫雅道菜市场的“代炒菜”档口上演。自今年3月开业起,这处不足十平方米窗口前的队伍总在饭点准时拉长,铁锅与灶台的碰撞声、市民的交谈声交织成最鲜活的消费图景。
“开业半年多的时间,每个月都能有五六百单生意。”厨师张旭一边熟练地翻炒着锅里的西红柿鸡蛋,一边说,“我们在口味上尽量贴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档口又是明厨亮灶,所以大家吃得放心。有很多老顾客吃顺口了,天天来。”
张旭正在炒菜(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市民闫先生平日在附近工作,自打发现了这个地方,每隔几天便要来“打卡”一次。“有了这个‘代炒菜’服务,我在市场买好菜,交给他们炒,价格合理,制作过程也能看到,干净又卫生,可比点外卖强太多了。像今天我买了青椒和土豆,让他们帮忙炒好,一会儿就能直接吃,方便得很。”闫先生说着便把刚买好的新鲜食材递给厨师处理。
档口的红火,离不开市场运营方对消费需求的敏锐捕捉。据天津毅松大福圆菜市场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伟介绍,他们瞄准天津南站科技商务区的上班族,为其提供“代炒菜”服务,贴合其快节奏、高品质、便利的生活需求,同时,为了让这份便利更扎实,市场还提供果蔬洗切、海鲜处理等一系列免费服务,“我们花重金采购了智慧化系统,AI秤、产品检测设备都配齐了,大屏幕上实时滚动各类产品的溯源信息,让大家买着放心、吃着也安心。”唐伟说,从开业到现在,市场月营业额达到30余万元,这份成绩背后,是消费者对这些贴心服务的认可。
市场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进行切菜服务(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张家窝镇三产服务业负责人李娜对此也深有体会:“枫雅道菜市场的‘代炒菜’业务,是一项非常好的便民服务创新举措。它不仅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困难,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还拉动了周边消费。”据了解,今年以来,张家窝镇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更新引进了枫雅道菜市场等40余家品牌店铺,实现了“品质+业态”双重升级,这场华丽蜕变,让便民生活圈不再只是消费场所,更成为承载多元生活需求的“幸福空间”,为居民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与获得感。
暮色渐浓,拎着打包好菜肴的人们陆续走出菜市场。档口的锅铲声渐渐消散,但那明亮的灯光依然闪烁。在这片升腾的烟火气中,便捷、安心、充满人情味的消费新方式,正被“炒”进千家万户的餐饮时光。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