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天津市防洪抗旱条例》,天津市于6月15日上汛。各有关部门迅速进入迎汛备战状态,落实24小时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聚焦重点部位,强化监督检查,加强监测预警,全力防范应对,确保安全度汛。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今年汛期,天津市及海河流域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多,防汛形势严峻复杂。各区各部门各单位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逐级压实责任。气象、水务、规资等部门强化强降雨、洪水、城市内涝、山洪和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和实时监测,并且加强与国家部委、京冀两地的协调联动、信息共享,延长预见期,提升对流域性洪水、灾害性天气的分析能力,精准发布预报预警和风险提示。此外,各有关部门落实临灾叫应和跟踪反馈机制,确保预警信息通过多渠道传递到户、到人。

住建、水务等部门加大对在建地铁线路、防汛排涝工程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把质量关,对汛前不能完工的项目制定应急度汛方案,督促企业落实好施工切改排水管道疏通管护工作,将强降雨的不利影响和城市内涝风险降到最低。在此基础上,水务部门统筹灾害防御,兼顾城市景观,优化水工程调度方案,使雨洪水安全入海。

交通、城管、公安等部门完善协同联动、相互支援机制,科学调配应急排水、交通管控、物理隔离等力量,加速排除积水。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防潮分部、滨海新区及时做好人上岸、船回港等避风工作,蓟州区确保山区水库空库迎汛。此外,各区各部门各单位坚持“汛期不过 检查不止”,对地下空间、下沉道桥、轨道交通、靠山临海道路、人员密集场所、山区切坡建房等重点风险部位,再排查、再整改,落实“一处一预案”,组织各类抢险队伍保持常态热备,一旦发现灾害险情,果断采取“关停限避”措施,快速转移群众,组织开展抢险救援。

特别是在防汛关键期,应急、水务、气象、公安、规资、城管、消防等部门按要求参加市防办联合值守,为科学决策指挥提供技术支撑。相关部门将防汛值班专用电话机、传真机、卫星电话,以及防汛、防潮、防山洪专用设备配备到位,并定期开展检查维护;同时,高标准执行信息报送机制,安排专人及时准确报送雨水工情。(天津市应急管理局供稿)

编辑:褚夫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