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是我们谈及家庭教育绕不开的话题。可以说,家庭教育中的大多数问题,都能在亲子关系中找到答案。

现在的亲子关系普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养育型:父母对子女有绝对的权威,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和情绪对待孩子,如批评、指责孩子,指挥、命令孩子。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思想,孩子所要做的只能服从。

2、反向依赖型:子女处于支配地位,父母处于从属地位,所有的决定几乎都依赖子女。

3、冲突型:亲子出现明显冲突,父母攻击子女,子女反击父母。

4、溺爱型:要么过度保护,对孩子做较多限制,要么完全赞赏,无论孩子做什么行为,父母都会对孩子予以赞赏,很少对其行为做出是非评价。

5、引导平等型:父母在孩子面前有一定权威性,同时孩子也有较充分的民主。在相处过程中既有父母子女亲情,又有朋友之间的友谊。但在这种关系中父母还是起到主导作用,是比较健康的一种亲子关系。

引导平等型是以上关系中相对健康、合理的亲子关系。我们不妨延伸一步,将亲子关系赋予一个新的命名——“旅途伙伴”。它既有引导平等型内涵,又不仅限于此。“旅途伙伴”是一位心理治疗大师曾经提到过的,仔细想想,这个词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父母就开启了和他相伴的旅程,父母把孩子视为旅途伙伴,在他成长的路上一路相陪,看看沿途的风景,感受人生的美好。在这一路相伴中,家长要扮演三种角色,教师、父母、朋友,三种角色随需要更换,而不应是一成不变。

1、教师角色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旅途伙伴,并不是家长和孩子之间毫无界限,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路相伴中,父母首先要扮演的就是教师角色。然而,扮演好老师的角色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为此,父母要不断地学习,有知识和能力储备,懂得一些基本教育教学方法、技巧,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时从容应对,减少盲目和误导。作为家长,要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探索、求知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孩子感受力和理解力,要尽量尊重其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多一些启发式、互动式、有创意的交流。

2、父母角色

有家长可能会疑惑,父母角色还需要扮演吗?是的,需要。绝大多数时候,父母不懂得究竟如何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如何扮演角色。大量研究发现,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对于角色缺乏基本认知。父母的角色认知也叫角色观念,泛指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总和,包括父母对自己所处地位的认识,角色义务观,职责认识,行为认识。

比如: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有时我们想改变孩子的问题,但一直在说自己的感受。结果孩子的行为没有改变,我们不舒服的感觉却不断涌现,就会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负面评价,导致更糟糕的后果。

当孩子有问题时,他的内心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情绪,那么当孩子处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他的心理到底需要什么呢?我们只要想一想自己就知道了,如果我有烦恼要向你倾诉,我需要你的指导吗?其实我只是想跟你说说而已。这个时候,无论你给孩子多么好的建议,孩子都不会采纳。这时候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评判者。

再比如:孩子在玩玩具和做家务时,父母没有必要过分担忧和直接插手相助。把解决问题的责任留给孩子,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样以后孩子就不会再过度依赖父母,这时候父母的角色更多的是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

3、伙伴角色

伙伴角色更关注的是一个“度”的把握。把他们当成朋友、伙伴。想一想你在和伙伴相处中应该保持什么姿态和情感。既不过分溺爱、过分骄纵、过分严苛、过分掌控、过分攀比、过分透支爱,又能给予他们充足的陪伴时间;给予他们爱而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遇事和他们商量,充分尊重和听取他们的意见。既能亲密相处,又能适当远离。可以以朋友的身份站在远处悄悄观望,看着他们碰壁,看着他们成长,看着他们高兴,看着他们克服困难,看着他们一路向前。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帮忙,不需要帮助时为他祝福。

如果父母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能够灵活转换角色,教育将会更加丰满,方式也将更加匹配,这样的父母也是可亲、可敬、可爱的。而角色扮演与转换越自然、越到位,效果会越佳,这同样需要慢慢体会和感悟,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与修为、从量变到质变、渐入佳境的过程。(作者:高雁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八中德育校长、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

编辑:韩雨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