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仁爱学院校长杭建民做客央广网天津频道《立德树人启航新征程——2023天津教育巡礼》访谈栏目,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优化专业布局、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进展。

杭建民表示,天津仁爱学院的前身是由天津大学和天津市仁爱集团合作创办的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天津大学仁爱学院。2021年2月,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经教育部批准,转设更名为天津仁爱学院。转设后,学校同天津大学签订《全面支持人才培养协议》,在教学支持体系、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服务保障支持体系、学生服务及第二课堂服务体系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转设以来,学校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紧紧围绕精准引才、师资培养、考核评价、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制度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两年来,学校招聘引进自有专任教师7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8人、副高级职称人员22人。截至目前,学校教职工总数已超过100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0人、副高级职称329人。

学校占地1000余亩,规划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现已建成37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学校总投资已超过13亿元,为提升办学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仁爱学院先后有近百名优秀学子赴天津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同时,学校与天津大学开展多轮联合教师发展基金项目研究,其中近六分之一的项目孵化为省部级及其以上科研课题或其他科技成果。

自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弘扬“实事求是、果毅力行”的校训和“正心、勤学、求实、奋进”的校风,坚持“改革创新、特色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以培养爱国奉献、高素质、强能力、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学校制定的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学校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以工科为主,管理、艺术、人文社科协同发展的学科布局,形成以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特色的学科群,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现代化应用型大学”。

学校访企拓岗促进就业(央广网发 天津仁爱学院供图)

创新“智云枢”教学云系统

“近年来,学院大力推动办学模式创新,尤其是在数字化教育、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杭建民说,学校在创新教学模式过程中,深耕数字化教育,致力于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比如智算工程学院与华为、中软国际合作,建设富有互动性和创新性的在线学习资源,为学科内涵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深化学习效果评价改革,学校联合中软国际共同搭建了基于私有计算平台的智慧教学管理系统——“智云枢”,完成从传统多媒体教学到数字化教学的变革,让学生的学习过程上云,让专业的教学过程上云,通过平台完成专业的混合教学,整合包含教学、课堂练习、讨论、考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内的实验实训。

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学校以资源优势互补为基础,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基地建设,深入挖掘自有教学资源和实验条件潜力,建设行之有效的学生创新和校企技术合作联盟,既打造了增强教师科研能力、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的平台,又为企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员工培养发挥智力支持。

“目前,学校与天津捷强动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100余家企业开展了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教育链、产业链和人才链高质量对接。此外,学校还与中软国际共同创办华为云学院鲲鹏中心,与科大讯飞创办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天津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创办东软创新精英实验班,在运行机制、课程体系建设、协同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和成果转化作用,促进学科建设和科研水平迈向新台阶。”杭建民说道。

学校到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交流(央广网发 天津仁爱学院供图)

打造“大机械”专业集群

杭建民说,为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尽快建成国内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天津仁爱学院在加强科研基础建设方面重点推进三项工作内容。

首先,学校立足于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区域高质量发展,服务制造强国、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市“十项行动”等重大战略,打造了以“大机械”为代表的一批优势专业集群。“‘大机械’是以机械工程为核心,以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特色的专业集群,也是学校首批培育的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杭建民介绍,“大机械”专业集群近年来在机械故障诊断、军工装备安全、海上石油控制输送领域多次解决“卡脖子”问题,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批首批天津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项目,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

其次,学校加强科研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和发展,通过整体规划、统筹布局、加大投入,努力改善科研平台条件。学校现有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3个、天津市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学校与天地伟业、天大设计总院等60余家单位共建产学研基地,并打造了“智能制造C空间”等近10个校内代表性科研平台,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

最后,学校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学校先后出台一系列科研激励政策,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科研创新活力,推动科研事业快速发展。近5年,天津仁爱学院荣获省部级科技奖9项;科研项目立项704项,在中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152篇,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共获授权115项,9项科技成果实现顺利转化。

能源与化工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央广网发 天津仁爱学院供图)

调布局 拓渠道 “稳就业”

在“稳就业”方面,杭建民介绍,学校主要通过聚焦社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布局、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开拓就业创业渠道两个抓手,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题。

以聚焦人才需求调整专业布局为例,学校启动了“1355工程”中长期发展规划,基于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天津城市功能定位和经济转型需求,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统筹规划学校本科专业结构,在专业设置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前瞻性推动。针对建筑工业化实际,学校建设智慧建造(虚拟)创新学院,培养了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智慧建造、绿色建筑等方面的人才,自成立以来,先后向天津天一控股、中建八局等单位输送了210名毕业生。针对企业运营管理实际,学校建设了精益智造(虚拟)创新学院,该学院培养的企业运营管理人才备受企业青睐,现已有两届共128名毕业生均已被行业内知名企业录用,为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探索发展新模式。

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开拓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2022年至今,学校积极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校领导班子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与131家用人单位进行交流,拓展就业岗位3700余个,与企业新签订全面合作协议13个。此外,学校还与天津市互联网协会合作,签约共建了天津市高校首个“5G+”校园直播基地。

“通过学校的多项举措,我们的2021届、2022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都在90%以上,学校连续两年在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考核中获得优秀评价,并被认定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本学期,学校毕业去向落实率一直排在天津市高校前列,4月份以来一直在本科高校中排名第一。”杭建民说道。(刘瑶 崔娜)

编辑:周思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