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0月31日消息(记者周思杨)清晨的东丽区政务大厅,公安窗口的工作人员刚整理好材料,便看见一位拄着盲拐的群众缓缓走来,工作人员立即上前搀扶,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全流程陪同办理身份证,业务办结后又护送其至大厅外。这样温暖又寻常的一幕,是天津市公安局东丽分局(下称“东丽公安”)为民服务的缩影,藏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不变初心。近年来,东丽公安以政务服务改革为抓手,用“贴心守护特殊群体、高效便利全体市民”的双轮驱动,将办实事的承诺落到每一件具体事上,让藏蓝身影成为群众身边最安心的“守护者”。

温暖“特殊的你”:让每一份托付都有回响

对特殊群体而言,“办好一件小事”往往意味着“解决一个大事”。东丽公安始终把特殊群体的需求放在心上,用“定制化服务”打破障碍,用“长久性坚守”传递温度。

在东丽区明强特殊教育学校,一场跨越四年的“约定”早已成为校园里的温暖传统。2021年4月,东丽公安治安管理支队五大队得知学校里的特殊儿童因行动不便、沟通困难,办理身份证成了“心病”,便主动带着设备进校园,为孩子们集中办证。2025年,当孩子们的身份证即将到期时,民警们再次如约而至——这一次,他们的“装备”升级了:民警们联合天津邮政东丽分公司将互联网终端移动设备直接搬进教室,现场秒变“便民服务中心”。拍照时,民警们半蹲着身子,目光与孩子平齐,用耐心的引导代替生硬的指令;秩序维护中,丰年村派出所民警默默守护,让现场始终井然有序。邮政工作人员还为孩子们送上画笔、画本等爱心礼物,安静的校园里,暖意顺着镜头里的笑容慢慢流淌。“你们一直记得我们的孩子!”校长的连连道谢,是对这份坚守最好的认可。民警们也许下新的承诺:等证件制作完成,会再次上门,亲手送到每个孩子手中。

东丽公安民警为孩子们办理身份证(央广网发 东丽公安供图)

这份“特殊关怀”还延伸到高校师生群体中。2024年,东丽公安在中国民航大学举行“一窗通办”揭牌仪式,宣布民航大学“政务+警务室”正式运营,在全市率先开启“一窗通办”进校园的服务模式。涉及学校2.4万余名师生的户籍办理、身份证补换等78项业务被“搬进校园”,实现“办证不出校”,让“平安校园”与“便利服务”双向奔赴。

东丽公安推动“一窗通办”走进校园(央广网发 东丽公安供图)

护航“每一个你”:让每一份期待都有着落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东丽公安不仅聚焦特殊群体,更致力于让全体市民享受“家门口”的高效服务。从“一窗通办”改革打破层级壁垒,到延时办公化解“时间冲突”,再到社区警务室延伸服务触角,每一项举措都精准瞄准群众“急难愁盼”。

在天津市公安局“一窗通办”改革启动后,东丽公安率先实现“三个第一”:全市首个让所有户籍派出所一次性开通业务,最短时间度过换证高峰期;首个将政务服务嵌入高校,打造校园警务室样板;首个推动身份证业务从派出所延伸至社区警务室。数据见证实效:区级“一窗通办”服务事项2023年办理量195837件,2024年办理量241876件,年度办理量同比上升23.51%,2025年至今办理量已突破21万件。

社区里的“便利革命”更让群众直呼贴心。2025年8月,张贵庄派出所“海颂园社区警务室”开通身份证补换领业务,群众通过“市局公安民生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自助拍照、上传审核,持条码到警务室即可办理,新证还能直接邮寄到家。“以前要跑好几公里去分局,现在下楼就能办!”现场办理业务的居民李阿姨感慨,正是服务下沉的生动注脚。目前,东丽公安已规划在华明派出所“泰丽湾第一警格”、金钟派出所“锦德里警务室”推广该业务,让“家门口办证”覆盖更多社区。

东丽公安推动“一窗通办”走进社区(央广网发 东丽公安供图)

面对暑期、节假日等办证高峰,东丽公安还推出“延时服务”:区级政务大厅公安窗口实行午间不休息,工作时间延长至17时30分。“我们多留半小时,群众就能少跑一趟路。”这句朴素的承诺,成了窗口人员的工作常态。

陪伴“身边的你”:让每一次需要都有回应

从特殊儿童手中的身份证,到高校师生的“一站式”服务;从社区居民家门口的警务室,到企业员工的落户便利——东丽公安的“为民答卷”,始终围绕“每一个你”展开,既守牢“服务底线”,更追求“服务高线”。

东丽公安始终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将“四个善作善成”要求融入每一项服务:为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时,既做到“特事特办”,又严格核查信息;在欢乐谷焰火燃放许可审批中,既多次现场踏勘消除安全隐患,又保障32场燃放顺利举行,为区域经济注入活力。

未来,东丽公安的为民服务之路还将持续延伸:社区警务室的服务清单会不断扩容,校园警务室的“平安+便利”功能会进一步深化,企业服务的“绿色通道”会更加畅通。正如明强学校里民警与孩子们的“四年之约”仍在继续一样,东丽公安的为民承诺也从未止步——因为“每一个你”的需求,都是他们前行的方向;“每一个你”的满意,都是他们最大的追求。

这份“藏蓝”守护,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编辑:韩雨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