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8月22日消息(记者褚夫晴 实习记者王灵鑫)8月21日,记者从“南开区深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护佑百姓健康福祉”新闻发布会获悉,近年来,天津市南开区先后获批并实施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儿童青少年肥胖中医药干预试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持续为辖区居民提供高水平中西医结合健康服务。
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南开区卫健委供图)
深化政府主导和专业支持的“1+1”双支撑模式,南开区在天津市率先成立区中医药管理局和区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持续完善中医药工作体制机制,健全管理体系、制度体系、质控体系等,保障辖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并与天津市医学院校、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在重点专科、学科建设、师承教育体系构建、适宜技术标准化推广、中医药健康管理等方面开展多维度、深层次合作。“如南开区中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提升急诊科、针灸脑病科等专科中西医结合诊疗能力;新建甲状腺结节中医特色门诊、眼针特色门诊等专科化诊疗单元,实施‘中西结合’‘针药并用’等个性化诊疗方案,临床有效率达80%以上。”天津市南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王彤说道。
同时,南开区深化与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合作开展的中医药“主动健康”工程,依托基本公共卫生老年人体检、职工体检,面向辖区居民开展精准化健康指导和干预,积极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累计完成5.9万例数据采集分析与健康干预;联合天津医科大学人工智能与主动健康实验室,启动“中西医结合职场护膝主动健康促进计划”,该计划聚焦职场人群受久坐威胁的膝关节健康,通过系列筛查、干预和健康促进活动,落实“治未病”理念,运用中医药手段,降低膝骨关节炎发生率,打造可复制推广的健康管理新模式……通过大力推行“主动健康”模式,持续从“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改善居民健康体验。
此外,该区不断完善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中西医协同服务体系。强化国家医学中心和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引领作用,推动建设针灸、心血管、推拿等7个重点学科,带动区域内公立医院能力整体提升。强化二级医院中西医协同发展,丰富“15分钟中医药健康圈”,从硬件支撑、人员配备及丰富服务等全方位发力。目前,已实现15家区属医疗机构和7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中医馆、中医阁全覆盖建设,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的实际需求。
在中医药人才队伍打造方面,南开区着力构建以师承教育传承班和西学中班为核心,以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为延伸,以各类中医药人才培训为补充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南开区师承教育传承班、首届京津冀刘敏如国医大师学术传承班、西学中班建设,传承名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天津市名中医等31个各层级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对辖区青年医师的传帮带作用;高频次举办中医名家讲堂、适宜技术培训等48场,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天津市黄河医院院长吴小琳表示:“黄河医院以中医科为基础,成立张宗礼名中医工作室,同时引进唐丽明中医团队,通过定期出诊、带教及学术讲座,提升黄河医院中医科的诊疗水平及服务质量。黄河医院自2023年起鼓励临床医师积极参与‘西学中’培训,目前已有13人取证,18人在培,逐步实现了‘能西会中’的目标。”
天津市南开区副区长王锐表示,接下来,南开区将继续勇担示范先行使命,持续深化中医药改革攻坚,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不断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发展质效,强化数字赋能,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全力以赴打造中西医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普惠民众的“南开样板”。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