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月24日消息(记者周思杨 韩雨晨 实习记者张泽寅)“家人们,漂亮不!”走进天津市河东区的朱姐盘发店,店主朱风民正通过直播平台和“粉丝”们展示着新完成的盘发作品。时值北方“小年”,小店内坐满了顾客,显得有些局促。“哪儿的客人都有,外地的、外国的,都来找我。”朱风民,人称“朱姐”,声音洪亮、爱说爱笑,“甭管是哪儿的人,只要来了,就是咱们天津的客人。对不对?”

盘发,天津人更习惯称为“盘头”。在逢年过节或婚嫁等吉庆时刻,总能看见“天津姐姐”们头顶各式“盘头”出现。“头盘上了,就感觉精气神儿来了,我每周都得来一次,这赶上小年,更要好好弄一下。”梳子、电吹风、发胶轮番上阵,谈笑间,一位老主顾蓬松的头发就“盘”了起来。“我的店开了30年,很多客人从那时候就一直找我了,直到现在,有时候大家不弄头发,路过了也会进来打个招呼。我们都‘盘’出感情了!”

朱姐正在进行盘头(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张泽寅 摄)

朱姐对“盘头”的创新正是来源于这些老朋友的支持。“前两年,我想把这个‘盘头’创新一下。当时我们这里的一个‘姐姐’就说拿她当模特,我弄什么发型,她都愿意。她就成了我的移动‘代言人’。”2024年,朱姐凭着各种创意盘发在网络平台“爆红”,不断有明星和网络达人前来“探店”,感受这一天津技艺,而朱姐也凭着天津人的幽默和一双巧手接住了这“泼天富贵”。每当提起这些故事,朱姐总是谦虚地笑笑:“都是大家爱我、捧我!”

在店内,记者看到客流中也有许多年轻人。“95后”小陈正是在网上看到了朱姐的“绝技”,决定前来感受一番。面对年轻人的高要求,朱姐信心满满:“只要有样式给我看,我就能给你弄出来!”不到半小时,两个“苹果”发髻就出现在小陈的头上,朱姐又拿来发饰加以装饰。“吹金粉喽!”当朱姐将金粉缓缓吹在小陈的头发上时,一阵惊叹声也随之而来。“感觉自己倍儿精神,太有意思了!”小陈说道。正在小陈身后排队的,则是来自河北省的一位游客,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来天津“打卡”过,这让她有些“眼红”。“今天没啥事,特意来的,我也得感受一下!”这位来自河北省的游客说道。

朱姐进行“吹金粉”的工序(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张泽寅 摄)

在朱姐的店中,欢声笑语总是不断。“生活一分钟,快乐六十秒嘛!都来天津了,还有嘛不高兴的,您们说是不是这意思?”朱姐边说边笑,也引得客人们不断发笑。“身体健康,比嘛都强!”当提起新年愿望时,朱姐笑着说道。

编辑:褚夫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