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8月11日消息(记者周思杨)日前,第二十一届全国工业工程应用与推广及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主办,天津市工业工程学会、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联合承办,以“数智驱动 生态重构”为主题,汇聚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243位专家学者与行业代表,共同探讨工业工程在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作用。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开幕式上,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周子刚指出,工业工程作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需在智能化浪潮中发挥系统性优化效能,助力天津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天津大学何桢教授表示,学科发展亟需重构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链接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更春分享了该校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成果。
会上,“工业工程与精益数字化中心”正式揭牌,中心将整合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资源,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此外,主论坛、人才培养专题论坛以及产业生态论坛中,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纷纷进行分享,进行思想的交流碰撞。
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本次研讨会通过16场专题报告,在学科升级、产教融合与技术转化领域达成重要成果:一是推动工业工程学科内涵向数据生态延伸;二是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三是加速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数智化并非简单替代人力,而是通过技术赋能解放创造力;生态重构亦非颠覆传统,而是以系统性创新焕发产业新价值。
会议为全国工业工程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为京津冀地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动能。未来,产学研各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服务制造强国战略。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