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3月20日消息(记者周思杨)3月18日,国网天津滨海公司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线损分析专家”正式上线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分析方法数据分散、分析效率低、业务门槛高等问题,有效提升线损分析效率,打造了数智赋能电网业务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推广价值和应用潜力突出。

正在电脑前查看线路线损分析报告的孙建刚是公司运检部线损专责,在简单输入线路名称和分析需求后,“线损分析专家”便自动根据业务逻辑规划处理步骤,逐步调用工具分析数据,快速生成详细的分析报告。“‘线损分析专家’的上线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业务流程变革。每周从天津公司发布的‘营配调贯通及同期线损核心指标穿透管控看板’获取高负损线路明细后,通过智能问答,我们第一时间就能全面掌握引发线路高负损的真正原因,减少了业务环节,提升了处置效率。”孙建刚感慨地说,“以前分析一条线路线损,需要花费半天时间才能完成。现在5分钟就能完成多条线路的分析,还能发现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异常信息,真是太惊喜了。”

滨海公司从事反窃查违工作20余年的营销业务专家于进汇深度参与了分析工具的规则设计。她表示:“‘线损分析专家’通过将数十年积累的现场经验沉淀转化为AI算法中的‘数字基因’,甚至能够做到分时分户对窃电嫌疑户的用电行为进行监控,解决了传统稽查依赖经验、费时费力问题,开创了‘经验数字化、研判智能化、防控精准化’的线损治理新范式。”

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崛起,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至各行各业。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电网业务加速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线损分析专家”是由滨海公司数字科创中心自主研发核心架构与主要逻辑模块,将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能力与函数调用能力应用于同期线损分析等复杂电力数据分析业务场景中,探索出“大模型智能体+决策链+工具库”深度融合的智能业务解决方案,为员工提供了一站式线损分析服务。

“近年来,滨海公司依托数据共享创新应用平台,自主开发了二十余种线损数据分析模型,此次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创建了该‘线损分析专家’,能够针对高损、负损等不同情况自动制定分析策略,通过调用多种数据模型自动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滨海公司数据分析班班长马剑介绍说道。除了提供线损分析功能,“线损分析专家”还拥有强大的扩展能力。马剑展望道:“我们正在研究将这种解决方案应用于台区过电压治理、充电桩管理等更多业务场景,随着模块化工具的不断开发更新,大模型的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充分展现其在电力行业中的深度应用价值。”

通过自主构建工具库与智能决策流程,“线损分析专家”助力滨海公司突破了大模型在电力领域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智能服务体验。下一步,滨海公司将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奋力推进数智赋能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

编辑:韩雨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