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0月2日消息(记者褚夫晴)“无人机全线路定位完成,开始自主巡检。”“导线无破股、金具无破损、拉线无松动,设备温度处在正常范围内。”10月1日,国网天津东丽公司配电运检与抢修工刘易和李衍芃正在运用无人机“三维航线规划”自主巡检,帮助线路运维人员同步监控配电线路运行情况,全力保障天津电网国庆期间安全稳定和可靠供应。

工作人员在操纵无人机(央广网发 国网天津电力供图)

“配电线路所处地势复杂,很多杆塔位于荒地。以前老师傅们在巡线时得用镰刀在田野中砍出一条路来,腿上、手上被划个口子是‘家常便饭’,巡线速度也很慢。”刘易感慨道。“我巡线时已经用无人机了,不过是手动操作,需要格外小心,生怕无人机不小心碰到线路。”已入职三年的李衍芃说道。

说起现在使用的新技术,刘易赞不绝口:“无人机配网自主巡检新模式是依托无人机激光雷达扫描建模技术,对复杂环境下的线路进行全线建模并进行数据采集,无人机从起飞到整条线路巡视拍照反馈实现流程全自动,不仅解决了人工巡视带来的视线盲区问题,还可以对各个杆塔实施多角度拍照。红外测温等功能模块还可以近距离获取柱上设备的精确温度,再也不需要举着红外测温仪仰着脖子找角度了。”

在蓟州区下营镇,国网天津蓟州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室主任刘立飞和同事王秋生在进行山区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时,也有了无人机固定机巢这个新“伙伴”。

“无人机固定机巢配备了‘5G+北斗’定位技术,5G的‘快’加上北斗的‘准’能够实现精准导航和输变配专业协同巡检,能使我们及时发现、处理设备隐患,保证供电安全。”刘立飞说道。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多样的地貌给电力设备巡视运维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保障中秋、国庆期间可靠供电,假期前,国网天津蓟州公司在蓟州北部山区部署了2座无人机固定机巢。无人机固定机巢由金属外壳、环境监测站、视频监控系统、射频地面站、无人机及配套机载附件等组成,为无人机提供起降场地、存放、充电、数据传输等条件,具备全天候恒温恒湿存放空间。

工作人员在操纵无人机(央广网发 国网天津电力供图)

据刘立飞介绍,机巢采用先进的降落引导系统、抓取机和基于机械手臂的电池更换系统,可实现无人机精准降落、快速电池更换以及自动充电,能满足无人机高频次、无间隙、连续巡飞的作业要求;同时还具有独立的环境监测系统,能够自动判断适飞条件,保障巡检的安全性。

“现场风速小于5级,杆塔、定位信号正常,准备起飞。”王秋生操纵无人机固定机巢,远程对35千伏“燕下线”开始进行自主巡检。只见一架搭载可见光及红外镜头的无人机从机巢里飞身腾空,按照预先规划的航线和任务完成了3基输电杆塔、线路的巡视任务。“我只需要将无人机飞到距离导线3米处,打开红外镜头,根据屏幕显示的设备温度,就可以直观判断线路是否出现异常。”王秋生说,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巡线,应用搭载高清镜头和红外识别模块的无人机,可快速识别电力设备本体缺陷和线路通道隐患,一个航次15分钟就能够完成人工1小时的任务量。

此时,在30公里外的国网天津蓟州公司运维检修部输电运检室,技术人员正通过“无人机自主巡检系统”实时监督现场作业情况,图像也远程上传至平台,人工智能缺陷识别开始查找缺陷,并经技术人员复审后推送给线路检修人员。

刘立飞说:“有了这些新技术,线路、设备的缺陷隐患治理起来既精准又快速,实现了山区电网设备智慧化运维,能够更好地保障节日期间用电安全。游客们玩得舒心,我们心里也高兴。”

编辑:周思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