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0月13日消息(记者韩雨晨)近日,记者从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获悉,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天津建设的重要一年,“十四五”以来,天津市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12条入海河流稳定消劣,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和劣Ⅴ类水体比例全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

天津市坚持源头管控,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制定实施《天津市入河入海排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将全市重点河流、水库列为排查对象,将工业、处理厂等污水排口以及城市、农村雨洪排口等全部纳入排查范围,组织各区“一口一策”开展分类整治,实现“有河皆查”“有口皆管”。“同时,我们强化工业污染源监管,持续推动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置,市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实施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行动,开展工业园区企业排口、雨污排水管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等水环境问题调查评估,推动提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效能,并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实施新建、改造污水管网,雨污混接点和合流制片区改造,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等工程项目。”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保护处处长张震说,全市污水处理厂规模达到496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天津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

据张震介绍,天津市完善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机制,加强河湖生态用水保障,积极争取外调水源,统筹利用雨洪水、再生水实施河湖生态补水,每年向七里海、北大港、大运河等重要河湖湿地生态补水超10亿立方米。截至2024年底,天津市重点河湖生态水位(水量)保障率达到100%。“十四五”期间,黎河、沙河两个入津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于桥水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此外,天津市建设实施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河道生态修复、武清区机场排水河、东丽区金钟河、黄港一库湿地、西青区王稳庄镇水生态修复提升、北辰区卫河、宝坻区大唐庄镇等生态修复项目;实施北辰泛区与永定河水系连通、武清泛区与永定河水系连通工程,实现多源互补,持续提升河道水生态修复能力。滨海新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并于2024年顺利完成总结评估。同时,天津市加强重要湖库水华预警防控,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手工地面监测等手段,每年开展于桥水库水华监测、预警,严密监控于桥水库等重点湖库水质和水华动态,加强水华发生形势研判,严防水华暴发现象;定期实施库区增殖放流、菹草打捞工程,加强于桥水库综合治理与保护,开展河湖水生态状况本底调查,对天津市蓟运河、海河、大运河、于桥水库等重点河流、湖库的水生生物、水体缓冲带进行调查监测,评估天津市河湖水生态健康状况;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积极组织申报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天津市海河(河北区段)、子牙河(红桥区段)、蓟州区州河先后入选前三批名单。

“下一步,立足天津市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城市定位,锚定美丽天津建设目标,以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为统领,天津市将持续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三水’治理,以更高标准、更有力举措,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张震说道。

编辑:褚夫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