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9月2日消息(记者韩雨晨)近年来,天津市海河管理中心与河北区紧密协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要求,探索建立日常监督检查、联合巡河、定期磋商等多项机制,累计整治河道环境问题1000余个。通过久久为功的治理实践,海河河北段水生态质量显著提升,成功入选国家级美丽河湖,成为天津河湖治理成效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海河、北运河、新开河三条市管一级河道在河北区境内绵延18.6公里,是市区两级共同守护的生态纽带。多年来,市区两级不断探索、深化协作,建立并完善了日常监督检查、联合巡河、联合党建、定期磋商、联防联控联治五项核心机制,形成了“问题报告-立查立改-跟踪督办-结果反馈-现场核验-问题销号”的闭环工作流程,累计开展联合巡河120次、座谈交流55次、联合党建20次,合力攻克河道环境问题1000余个,集中整治河道岸线“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39个,让辖区河道环境实现质的跃升,为后续治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市区两级在河湖管护工作中积极探索,提出了“河湖长+企业河长”治水机制,发动企业以“主人翁”身份参与河道管护,强大巡河护河力量。新开河是河北区境内重要的景观河道,市民亲水游玩、车辆进入河道滩地存在坠河溺水的安全隐患,企业河湖长中建八局先行先试,主动参与解决河道环境复杂问题,多次参与现场查看,共同研究优化解决方案,并采用了“串珠成链”模式,在堤顶设置钢筋连接限行墩100余块,从根本上阻断车辆进入滩地隐患,既确保了市民亲水安全,又维护了河道良好环境,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海河河北段不仅是天津的“旅游网红打卡地”,更承载着城市记忆。沿岸林立的历史风貌建筑、丰富的水文化遗产浓缩了近代天津的发展历程,是海河最耀眼的“城市窗口”。为强化治理刚性,市区两级更进一步深化“河湖长+检察长+警长”机制,将行政监管的主动性、公益诉讼的监督性、刑事司法的权威性紧密衔接,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河湖保护协同格局。每逢大型活动、节假日等关键节点,市区两级启动不间断巡逻模式,属地综合执法、公安等部门联动值守,及时劝阻并解决非法放生、河道区域燃放烟花爆竹、堤岸烧烤等问题;常态化开展水法制宣传、水生态科普活动,引导群众主动守护河湖健康;与检察院建立定期磋商、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职能,在实践中用足用好机制优势,成功破解10余起河道环境顽固问题,为海河生态筑起坚实法治屏障。
自河湖长制全面实施以来,市区两级以“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构建起市、区、街道三级河湖长制体系,强化跨区协同,从狠抓管理和减污增容综合治理上要成效,实施河道安澜达标提质和常态化“清四乱”,保障行洪通畅;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削减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投资3.1亿元改造雨水管网,解决老旧小区雨污混接错接及合流制问题;建造调蓄池,实施海河排污口“清零”工程以及河道沿线周边绿化改造提升工程;实施双水源生态补水,“十三五”期间海河流域年平均补水量为3.4亿立方米。
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让海河河道水环境质量实现质的飞跃。从“十二五”期间的劣V类水体,到2024年国考断面稳定达到Ⅲ类及以上水体标准,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如今的海河,呈现出“夏有鱼跃、冬有鸟翔”的生态美景——每到冬季,红嘴鸥、银鸥等候鸟纷纷飞来越冬,成为城市生态的生动影像。而海河不仅成为外地游客来津的“必游打卡地”,更成为天津百姓休闲娱乐的“幸福港湾”,人水和谐的画面正徐徐展开。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