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8月14日消息(记者韩雨晨)记者从天津工业大学获悉,日前,6名该校控制工程专业2023级硕士研究生凭借面向产业一线攻关取得的扎实实践成果,成功通过校企专家组联合验收鉴定。这意味着将于明年毕业的他们,届时可直接凭实践成果申请硕士学位,无需再提交传统学位论文,成为该校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首批受益者。同时,这也标志着天津工业大学成为天津市继天津大学之后第二个正式实施“以实践成果申请硕士学位”的培养单位。

据了解,此次通过鉴定的成果全部来源于企业真实需求,学生们不仅拿出了算法和原型机,更拿出了现场运行数据和企业验收报告,真正解决了生产线的痛点问题,体现了工程类专业硕士应有的应用创新能力。

为系统支撑改革,天津工业大学构建了“三链融通、双导师驱动、全过程评价”的培养体系,将工程类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实践成果细化为“方案设计、产品设计、系统验证、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实践类可量化标准,形成可复制的评价模板;并实行“双导师+双场景+双评价”机制。

据天津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宋丽梅教授介绍,学院自2024年起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的培养方案改革,改革的底线是“三个不低于”,即实践成果技术门槛不低于SCI检索论文、经济效益不低于横向课题、产业贡献不低于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研究生把论文写在生产线上。“我们要培养的,是能在车间里调算法、在系统里写代码、在客户端解难题的新一代卓越控制工程师。”宋丽梅说道。

未来,天津工业大学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无缝衔接,引导研究生带着“可量产”实践成果申请学位,缩短成果转化周期,为破解“卡脖子”问题提供“时间红利”,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天工力量。

编辑:周思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