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0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2024开年,AI大模型的风还是吹进了手机圈,各大厂商纷纷押注AI手机,期待大模型应用引爆下一轮“换机潮”。

2月18日,魅族高调宣布停止传统智能手机项目,转向“All in AI”,打造全新AI终端。

同一天,OPPO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明永也发布内部信称,AI手机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的第三阶段。“OPPO已做好充分准备,并专门成立了AI中心,将资源向AI集中。”陈明永表示。

业内人士把2024年称为“AI手机元年”。事实上,AI手机的战火早已点燃。2023年下半年至今,AI大模型席卷手机圈。除了今年年初发布的三星Galaxy S24着重提及了“AI手机”的概念,华为、小米、OPPO、vivo、荣耀等新机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了AI功能。

那么,AI手机到底会带来哪些“颠覆性”功能?它是否将成为大模型落地的首选硬件产品?当下制约AI手机的因素有哪些,手机厂商将如何开启技术竞赛?

AI手机将带来哪些颠覆性功能?

面对大部分手机用户,AI大模型手机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它能带来哪些便利?

华金证券此前在研报中指出,AI大模型可增强手机处理图像、语音、NLP(自然语言处理)等任务的能力。此外,AI大模型拥有庞大的语言数据库作为训练资源,在算力和算法的支持下,手机可以理解复杂的语意和语境。基于准确的自然语义理解,外加庞大的知识和数据库,手机可以给出准确和快速的回答。

“我相信AI手机会成为大模型实现应用的首选终端,因为它具备多个方面的颠覆性。”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IT产业分析师梁振鹏对央广网记者表示。“AI大模型可以帮助手机增加实时交互的能力,比如更自然、流畅的语音助手;提供更精准化、个性化的信息和服务,比如图片识别、智能推荐等。”梁振鹏认为。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也向记者表示,相较于市面上其他硬件产品,手机的伴随性和普及性更高,具备获取用户数据并提供分析处理的条件,因此是AI落地的理想平台。“随着人机交互愈发频繁,AI手机将真正意义上成为专属数字助手。”王鹏说。

荣耀CMO郭锐曾给出一个打车的例子来解释“专属数字助手”的功能:用户和朋友对话,约好一起吃饭,但朋友推荐了另一个距离较远的餐馆,并希望换另一个时间去。传统情况下,用户需要理解、定位这些信息,再调取相关应用。而AI手机则可以根据用户的语义拆解,来了解用户的意图,调取意图对应的服务,给到相关的应用程序上。

陈明永曾给出这样的论断:“通过AI,我们可以把手机的体验重新做一遍,帮助用户实现更高价值。显然,这轮由大模型支撑的AI技术,正在重构手机行业的未来。”

起跑发令枪响,新一轮技术竞赛开启

根据市场追踪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2023年生成式AI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将占4%,预计2024年这一数据将会翻倍。IDC预计,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中国市场AI手机份额也将迅速增长,到2027年将占比超过50%。

“新一代AI手机将带来存储、屏幕、影像设备的硬件升级和成本提升,也会推动智能手机ASP(平均销售单价)带来进一步上升。”2月20日,IDC中国区总裁霍锦洁在OPPO AI战略发布会上说。

这给处在销售低迷期的手机市场带来了新的希望。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2023年下半年起,华为发布HarmonyOS 4操作系统融入大模型能力;小米发布澎湃OS并正式宣布将AI大模型植入系统;vivo发布了自研的AI“蓝心”大模型,包括3个不同参数量级的5款自研大模型,其中,端侧7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已落地。

进入2024年以来,OPPO首款70亿端侧大模型手机在Find X7系列上落地;荣耀则发布了平台级AI计划,并推出Magic 6系列成为首批搭载荣耀大模型的产品;三星发布了旗舰Galaxy S24系列,将视频AI处理、AI聊天机器人、影像画面处理、通话实时翻译等功能作为发布的重点。另外,除夕当天,OPPO还将超过100项AI实用功能推送至多款机型。

不过,AI手机的技术竞赛刚刚开启,厂商“All in AI”仍存在一些考验。“魅族等厂商的表态,让大家看到了它们对于AI手机大规模普及的信心。但是,当下与之匹配的高性能芯片仍是一个重要的限制因素。如果算力达不到,很难支撑AI功能的运行。”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告诉记者。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此前,高通推出骁龙8 Gen3 号称“全球首款生成式AI移动芯片”,AI引擎总算力较上代产品提升近一倍;联发科天玑9300的整数和浮点性能也较前代提升两倍。但这些芯片对于特定AI计算的专用单元还有所限制,处理AI任务的性能还有待提高。

“短期内,从算法效率与准确性、芯片算力的提升和硬件的能耗等方面来看,AI手机都面临着一定的制约因素。更长期来看,数据隐私与安全的问题,也是AI手机普及的一个比较大的考验。”王鹏说。

编辑:黄昂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