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31米长、相当于45层楼高的“大长腿”;主吊机吊重2000吨,可将1000辆小轿车提升至55层楼高;副钩吊重800吨,可以将海上风电叶片吊高达甲板以上180米……这便是由中铁大桥局和招商工业共同研制的2000吨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大桥海风”号。5月18日,“大桥海风”号在江苏南通交付。

“在目前已建成的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中,‘大桥海风’号拥有最长的桩腿和综合起重能力最强的吊机,多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铁大桥局总经理毛伟琦介绍。

走进5月18日的招商重工(江苏)有限公司,一艘造型奇特的海上风机安装船停靠在长江畔的码头旁,蓄势待发。即日起,它将带着“大桥海风”的名字投入到中国海上风电场的建设中。

船机设备是海上风电施工最为关键的生产工具。“传统的自升式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主要依靠大量船组配合施工,运输、起重、吊装等综合作业能力不足。但‘大桥海风’号可以将这些作业步骤整合到一起,实现一体化作业。”毛伟琦介绍。

遥看“大桥海风”号,只见4条高高的钢架耸立在船的甲板上,像火炬塔一样直插云霄。旁边则是两座一大一小的吊机,它们伸出长长的“臂膀”,悬置于船的上方。

“这4根钢架就是船的桩腿。”毛伟琦介绍,安装海上风电机组时,安装船将驶向作业海域,在施工区域内通过升降系统降下四根“桩腿”,插入海底的淤泥层,将安装船顶升至海面以上。此时的安装船便形成一个稳定的吊装作业平台,面积接近18个标准篮球场大小。随后,甲板上的吊机起吊风机塔筒、主机和叶片开始组装。

“131米的大长腿,可以适应70米水深作业施工,可满足最大单机容量25兆瓦风机吊装,能搭载2套25兆瓦级风机设备出海,最大可变荷载7500吨,海中插腿状态可以抵抗16级台风。”毛伟琦说,“大桥海风”号在满足常规的深远海大容量风机现场吊装功能的同时,还具备海上风机安装一体化施工能力。

“‘大桥海风’号采用‘一体化’施工方式,可以将风电设备或桩基直接从码头装船,运输至风电场。然后下放桩腿,桩靴插入海底,平台升离水面,形成不受风浪影响的施工平台。它不需要在海上与运输船配合使用,将大大提升广东沿海风电场的作业效率。”毛伟琦介绍,该公司技术团队还在拓展研究“大桥海风”号的基础施工作业能力,未来可在海上风电群桩导管架基础以及跨海桥梁基础施工中推广应用。

目前,“大桥海风”号已经接到第一笔订单。5月底,它将驶向广东海域的海上风电场,安装13兆瓦级海上风电机组。

中铁大桥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敏表示:“多年来,我们培养了一批熟悉海上施工的人才队伍,打造了一批具备外海施工能力的大型装备,突破了一批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即将起航的‘大桥海风’号,集海上风电施工先进技术于一身,为我们继续向深海挺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将为国家绿色能源建设贡献‘大桥力量’。”

编辑:冀文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