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一款名为“烟卡”的游戏在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这种游戏的玩法是,几名学生趴在地上,双手鼓起,用空掌心拍击地面,拍打用烟盒折成、印有各种香烟名称的卡片。央广网记者调查发现,如今,“烟卡”买卖已经成为一条产业链,商家通过几分钱、一角钱回收或印刷“烟卡”,再以一张几角钱、几元钱的价格卖出。律师表示,经营者向未成年人售卖“烟卡”的行为属于违法违规行为。

“烟卡”游戏流行后,引发了社会特别是家长的关注。有人担心孩子过于痴迷,在路上、垃圾桶等地方到处找烟盒,存在安全卫生问题。更令很多家长担心的是,在玩“烟卡”过程中,孩子可能会过早接触香烟,甚至学会抽烟。但也有声音认为,这类“烟卡”游戏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许多“70后”“80后”小时候也玩过类似的游戏,它满足了孩子的娱乐需求,还能让他们少玩电子产品,远离网络。

“烟卡”属于烟草制品的衍生品,在未成年人接触的过程中,的确有必要预防它可能引发孩子对“吸烟”的模仿和好奇心,对此家长和学校要做好引导。

更需要关注的是“烟卡”买卖成为产业链的现象。一方面,“烟卡”销售变得泛滥,意味着烟卡已从孩子们“自主创造”的游戏工具,变成了一项由利益驱动的“生意”,这本身可能带来一种过度的诱导,催生更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如律师所指出的,经营者向未成年人售卖“烟卡”的行为已涉嫌违法。同时,销售“烟卡”还涉嫌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侵犯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因此,对于这些有可能踩踏法律红线的烟卡销售行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监管部门都有必要依法依规及时加以规制,不能听之任之。(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编辑:郑皓月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