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全国数学小程序公开课及研讨会在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一线骨干数学教师齐聚一堂,探讨数学教育新路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曹一鸣参加研讨并做了主旨分享,他指出,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用不少于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尤其是项目式学习为导向的活动,他认为,小程序编程、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能够克服传统教育的局限,通过赋能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更好地实现以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助力数学教育改革。

来自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等学校的一线数学老师,则以公开课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将小程序编程应用于数学课堂,带领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带入数学知识,并通过挖掘已知量、寻求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计算等循序渐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同学们不知不觉中“玩转数学”,让现场的老师看到了数学教育的新可能。

证件照怎么裁剪最美、春游野炊怎么规划?身边数学问题可用小程序解决

全国数学小程序公开课的课例展示环节,来自成都市实外西区学校数学老师何显佳,在讲述“黄金分割”时,在知识点讲述之外,还通过知名的建筑、雕塑等,向同学们展示黄金分割之美。

何显佳还分享了自己带领同学们通过微信小程序教育平台,开发了“最美证件照”小程序,在引导同学们裁剪更美观的证件照的过程中,讲述了“抽对称”“黄金分割”等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同学们能数学知识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老师陈晓妹的《为春游野炊设计一个微信小程序》,同样令人眼前一亮。该课例基于春游野炊规划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实际调研,并运用数学知识,分别从成本、营养、制作时间等维度,制作了不同的小程序,使用者直接输入人数、人均预算等条件,就能自动推荐合适的菜单。这个过程中,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已知量、未知量等数学知识,都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

这样新颖的上课方式,也与义务教育“新课标”(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22年版) 》)对数学课程的理念完美契合:通过设计一系列基于真实情境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观察、猜测、实验、计算、推理、验证、数据分析、直观想象等多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不仅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校长孔文韬也介绍了将小程序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初衷:项目式学习,能让数学学习更有趣,同学们能 “玩转数学”;同时,作为真正的跨学科实践,学生要像‘数学家’,也要像‘编程专家’,甚至要做一个‘项目经理’,运用综合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它能帮助学生真正地深度学习,拥有数学思维。

混元大模型加持小程序获教育专家肯定:新“教具”助力学生学以致用

“帮我生成含有一对相似三角形的图片”“如果我想在小程序中插入一张图片,js语言怎么写?”微信小程序团队在现场演示了接入混元大模型的小程序教育平台的最新能力。通过对话入口,学生能以自然语言提问的方式,解决学习场景各类问题,如获取通识知识、学习代码编程知识、生成创意图片等,也可以和大模型聊天,体验人机交互场景。

腾讯混元大模型是由腾讯全链路自研的通用大语言模型,拥有超万亿参数规模,具备强大的中文创作能力、复杂语境下的逻辑推理能力、可靠的任务执行能力以及出色的多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

现场多位教育教研专家认为,将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之中,核心是迎合育人方式的变革,关键是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乃至综合能力。从算盘到几何画板,数学需要工具来开展教学。现在的小程序,同样可以作为数学的教具,而且,它天然具备的项目导向的特点,可以让学生以任务为驱动,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问题中,分组合作的方式,也让学生的参与感、项目协作能力大大提升,甚至能对学生学业有提升。

“提升了兴趣,学习的方式转变了,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学业。”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中学数学教研员、数学科主任吴有昌表示。

微信小程序教育平台是腾讯微信小程序团队为教学场景打造的创新平台,它提供了强大、丰富的开发工具,并拥有丰富的教学管理功能和教学模版,以及配套的与教学结合的系统化课程,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堂知识,同时发挥想象力和创意,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编辑:黄昂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