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4月26日消息(记者 常迪 见习记者 荣冀晴)2024年4月26日是第2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0日至4月26日是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今年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促进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看起来好像很遥远,但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书画摄影作品,大到航空航天、专利技术,无不体现着人类优越智慧的结晶。生活中,人们也可能在不经意中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4月25日,记者来到北京市环球(深圳)律师事务所以及广东商达律师事务所,对日常生活中个人可能涉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了采访。

对于什么是知识产权,北京市环球(深圳)律师事务所的左佐律师介绍道:“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成果和工商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主要包括三大类,即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另外比如说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商业秘密等也包括在知识产权的范畴内。”

对于个人日常生活中可能涉及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左律师介绍道:“比如说,未经许可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图片和视频发到社交平台上,就涉嫌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对影视作品进行剪辑加工产出短视频,发布到各短视频平台上,也涉嫌侵犯影视作品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属于侵犯著作权的一种。目前行业内有一种解决方式是由短视频平台出面获得权利人的授权,这样短视频平台上的创作者在授权规则范围内使用这些影视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并发布,就可以较有效地避免侵权的风险。”

左佐律师接受记者采访(央广网见习记者荣冀晴 摄)

广东商达律师事务所的瞿嫦娥律师表示:“生活中最常见的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如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内容时盗用他人拍摄的图片,此举侵犯了图片作者的著作权;在营业场所播放未经授权的音乐作品,此举侵犯了音乐作品的机械播放权;下载传播盗版歌曲和电影,此举侵犯了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

瞿嫦娥律师接受记者采访(央广网见习记者荣冀晴 摄)

编辑:常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