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这是您的资料,请拿好……”在山西太原迎泽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负责办理残疾人证的职员孟曌琪笑容可亲地将手中整理好的资料转交给前来办理证件的居民,温和友善的态度让人如沐春风。

从一岁时因早产宫内缺氧而导致双腿残疾的幼儿,到如今自信乐观的青年女诗人。面对困境,90后姑娘孟曌琪没有选择放弃,她以诗歌谱写人生的华章,赋予生命新的意义。

“因为我的到来,给我的父母及我的家庭带来无限愁苦。”孟曌琪曾这样在文章里回忆。从有记忆开始,每天就是日复一日的打针、输液、吃药。“别的孩子来医院打针输液都会哭,但我不会。因为已经习惯了,知道哭了也没用。”孟曌琪说。

那段灰暗的日子里,孟曌琪朴实善良的父母给了她最大的慰藉。在深知恢复希望渺茫的情况下,父母始终竭尽全力地为女儿求医问药。到了孟曌琪上学的年纪,因为身体残疾,几乎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她。父母四处奔波,写了很多保证书,这才找到了愿意接纳她的学校。

对于孟曌琪来说,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从来不会花言巧语,却用无声无息的爱始终关怀着自己的女儿。“如果我的父母在当时就丢弃了我,自然就没有以后的岁月,我也不会领略这可爱的烟火人间。”后来的孟曌琪用无数的诗歌纪念自己的父母,对于父母,她心中有无限的感恩:“他们赐予我所有的成就。”

父母是孟曌琪生命的守护,也给了孟曌琪最初的文学启蒙,而诗歌的出现就成为了她心灵的救赎。身体的创伤让孟曌琪不得不忍受异样的目光,而诗成为了她的避风港。在她阅读过的大量书籍中,现代诗深深打动了她的心灵,她开始自己动笔作诗。

“与其说是我写诗,不如说是诗歌接纳了我。”谈起写诗的原因,孟曌琪回答道:“每写好一首诗歌,我与正常人的距离就缩短一节,在诗歌的伊甸园里,我是正常的,健全的。”2019年,在山西省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我与阅读”主题征文比赛中,孟曌琪荣获优秀奖。2022年,孟曌琪正式成为了太原市作家协会的一员。

“她的写作展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不一般的抒情能力。”著名诗人、诗评家王立世如此评价孟曌琪的诗。在创作中,孟曌琪以自己的文字作为抗争命运的力量源泉。“我不想只做人间看客,我要参与,我要赞美,我要做自己的主人,”孟曌琪说:“诗歌是让我像健全人一样‘站起来’去拥抱我的父母,去拥抱生活的一股力量。”

父母的帮助,朋友的鼓舞,自身的毅力让孟曌琪走出了身体残缺带来的阴霾,过往的经历让她对残疾人员的痛苦无助感同身受。2017年,她成为迎泽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职员,次年又被迎泽区选聘担任社区残疾人联络员。

“小孟人特别好,工作细心、态度亲切。”来服务中心办证的王先生对孟曌琪赞不绝口:“有不懂的,她都给你说得清楚明白。”在工作过程中,孟曌琪和很多前来办证的人成为了朋友,他们互相交流、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的影子,也看到了我父母的影子,我希望能够每天为他们服务。”

孟曌琪的诗歌不仅是华美的文字,更是从残缺身体里孕育出的希望,她将这份希望不断传递给更多身患残疾的朋友。“对我来说,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它给予我更多的是一种能量的转化,我希望这种能量能够被更多人所感受、所接纳。”孟曌琪深情地说。

编辑:宗韶峰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