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向‘新’而行·寻‘美’交城”交城主流媒体交城行采访活动中,各媒体记者在山西吕梁交城非遗传承中心参观了交城国家级、省级、市级等非遗项目。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了解非遗项目的制作流程与工艺,感受交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取得的进步。
在大营村云香生产与制作非遗工坊时,各媒体记者参观了云香的配料、和面、加工、挤压成条、摆放成型、翻香案、晾晒等生产技艺流程,近距离体验中国传统香文化,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大营云香的历史是从明朝的时候就有的,到现在已经有近700年的历史了,一直扎根在这片土地”交城县云香祭月习俗与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米鸿德在采访时说道。
非遗传承中心的介绍人员还说,非遗传习中心经常性组织传承人开展传承展示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寒暑假等契机,特邀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引导游客传承学习,群众亲手参与制作,体验传统技艺。活动推出以来,参观和体验的群众络绎不绝,受到广大参与者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传习效果。
非遗传习中心现已是交城县司法局社矫中心、城北小学以及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多家单位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积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图书的编纂,并对即将消失或者基本消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立记忆项目名录。确保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交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呈现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已成功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项,其中国家级1项:“交城滩羊皮鞣制技艺”,省级8项:“交城琉璃咯嘣制作技艺”“交城卫生馆五香调料面制作技艺”“卦山庙会”“玄中寺鸠鸽二仙”“交城县云香祭月习俗与制作技艺”“金银器制作工艺”“交城传统堆绫艺术”“金银铜器修复技艺”;市级6项:“黄芥子油压榨技艺”“交城刺绣”“李氏针灸”“交城玉雕”“交城狐突文化狐公鼓”“交城剪纸”;县级非遗项目135项。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多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5人、市级9人、县级26人。(来源:王玺皓)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