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下午,山西高平市寺庄镇回沟村村民王海霞下班回家,见到来访的大学生村干部李嗣琪,赶忙热情招呼。

王海霞今年50岁,丈夫王大虎在邻近村的铸造厂上班,收入稳定,家有一儿一女,2016年脱贫后,她家的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女儿在市里读职业中专,儿子在镇里上初中,姐弟俩每年可分别享受2000元的助学金和1250元的生活补助,我们夫妻俩每年也能领到2400元的稳岗补贴,家里没啥负担。”王海霞话里话外都透着喜气。

“政府的各项补贴都发在这张卡里,和手机绑定后还能及时收到短信提醒。”王海霞一边招呼大家吃东西,一边拿出“晋城通”银行卡,让李嗣琪帮她把卡和手机绑定在一起。

宽敞明亮的新房内,转角沙发、茶几、饮水机等各式现代家具一应俱全、整洁有序,茶几上的果盘里有各种小零食、砂糖橘等休闲食品。

“房子是2021年腊月镇政府出资帮助我们翻修改建的,拆、修、装全是政府帮扶,我们是‘拎包入住’,日子和城里人不差多少!”王海霞爽朗地说。

之前,王海霞一家人住的是老旧的土坯房。2021年10月,寺庄镇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暴雨。当时,王海霞、王大虎是脱贫户,但仍是监测对象。考虑到他们的老旧房屋可能面临倒塌风险,镇村干部冒雨到她家走访,看到大雨已淋湿了半截墙,连夜让王海霞一家人搬到了村委会。

“前脚搬、后脚塌,想想真是后怕。”回想起2021年的那场大雨,王海霞心有余悸。她说,当时我还不想往外搬,镇村干部几次三番地给我讲可能发生的危险,结果当晚一搬出去房子就塌了,家具全淹了。

一家人在村委会居住生活了一年,水电暖全是免费用。一年后,王海霞带着家人住进了新房。

新生活开启后,王海霞先后在釜山饭店做过服务员、在康养片区打过零工,现在在长平煤矿一家物业公司上班,月收入1500元左右。

“家门口上班,每天6个小时,家里的农活一样也拉不下,公司还给我们缴了各种保险,其中的医疗保险由镇政府补贴一半190元。”王海霞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党的政策好,咱可得好好干!”王海霞高兴地说,回沟村紧邻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下了坡就是釜山驿站,旅游项目多,公益性的灵活用工岗位会优先指派给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如果有点技能,就更不愁找不到工作。”

距离回沟村不远的寺庄镇河泊村,村口的蔬菜园区内,有不少村民在忙碌着。60岁的村民张素珍是蔬菜园区妇女工作队队长,也是脱贫户稳定监测对象。

“以前在外打工,家里种些玉米,收入只够生活,攒不下钱。”说起蔬菜大棚,张素珍很是喜悦,“现在可不一样,村里有了这个3000平方米的四季大棚,村民们一年四季有活儿干。”

近年来,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寺庄镇政府联合帮扶企业、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深入开展帮扶工作,通过“一矿帮一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公益岗兜底等模式,上项目、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河泊村是寺庄镇的3个脱贫村之一。如今,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成立了丹之绿黄梨种植合作社、安装了光伏发电项目,同时积极开展拆违治乱、污水改造、环境整治等工作,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小山村焕发出新生机。

河泊村的蔬菜园区由高平市科兴集团云泉煤矿帮扶筹建,目前在建的还有4栋香菇棚。“蔬菜园区除大量灵活用工外,还安排了村里20多个劳动力稳定就业,其中有2人是脱贫户,每人每天工资在80元左右,加班会有加班费。”云泉煤矿河泊蔬菜大棚筹建运营部负责人成新平介绍说,“云泉煤矿有2000多名职工,食堂用菜量很大,大棚里的菜基本是自产自销,目的就是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政府兜底,企业出钱出技术还管销售,咱只管出力,只要踏实肯干,钱袋子就能鼓起来。”张素珍接过话题,“我平时在蔬菜园区上班,年收入2.5万元左右,还不误家里农活。同时,丈夫享受乡村公益岗(护林员),每年稳定工资6000元。”

张素珍所说的乡村公益岗,是寺庄镇政府为消除返贫隐患,在征询群众意见基础上,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开发的护林防火员、公共卫生清洁员等岗位。

“如今,我们利用积蓄和贴息贷款购买了手扶拖拉机,带动其他村民一起增收致富。”张素珍高兴地说,“2023年,除了各项帮扶补贴,家里还种有十几棵老梨树,可增收2万多元;老公是种植能手,种了十几亩玉米和四五亩连翘;还买了手扶拖拉机,抽空帮村民犁地、修梨树……”盘点一年的收入,张素珍收获了“稳稳的幸福”。(杜艾戎)

编辑:任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