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泉市矿区沙坪街道合新村307国道东侧,一座现代化的新能源综合基地——山西思特瑞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正在以“绿色模式”高效运转。该基地充换电站及光伏发电项目一、二期自去年7月建成投运以来,成为当地绿色交通基础设施的新标杆。
走入这片10000多平方米的基地,“光储充换”四位一体的能源系统正迸发蓬勃活力。在高效充换电区,7台14枪320kW与8台16枪400kW直流充电桩列阵而立,十多辆新能源车正在安静地补能,充电指示灯如繁星明灭,电流声与操作提示音交织成科技协奏曲。在这里,30辆车可同时实现“一刻钟快充”。山西思特瑞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京泽介绍:“这边是充电桩,上午10点到中午1点属于低价电,车流量非常满。我们服务的是大车,重卡、运煤车,包括土方、工程车辆。电池分为282度电、350度电、480度电、600度多种规格。”
在重卡换电枢纽区,一座集装箱式全自动无人值守换电站正在运转,机械臂精准抓取2吨重电池组,3~5分钟内完成重型卡车“能量焕新”。两台3150KVA变压器持续输出稳定电流,为物流电动化提供坚实支撑。李京泽给记者详细介绍了车辆换电作业过程:“车辆从进口进入,扫码换电,就是3到5分钟。换电站设置7+1工位,7块电池1个空仓位,车辆过来扫码换电,先把空电池吊到空仓位上,然后全自动化自动识别满电池,将满电池吊到车辆上,空电池吊到空仓位,循环作业。换电站24小时可为130多辆车换电,一天的换电量在20000度左右。”
不仅如此,在屋顶光伏矩阵区,2500平方米厂房屋顶铺满深蓝色光伏板,441.78kW发电系统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电流通过管线直输充电区,发电量在2000度左右,实现“阳光变电流,绿电充绿车”的自给循环,余电上网。
据测算,这个项目的环保效益尤为显著:年均可减少碳排放约1200吨,相当于种植6.5万棵树木的固碳效果,每日可服务新能源车辆200车次,为重卡电动化转型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成为推动城市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王燕)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