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兴则国家强。中国各地县域以实干笃定前行,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备受期许的新征程。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立体展现中国县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壮美中国、活力县域的蓬勃气象,央广网特别策划推出《大宏图·“县”在启航》系列主题报道,33个地方频道100多名记者走县域、看发展、探变化,沉浸式解读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密码”,与您共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图景。

央广网上海5月18日消息 “小时候能游泳的苏州河又回来了!”对在苏州河边长大的成益民来说,能再次看到记忆中的“母亲河”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的事。“风清清的,带着河水清香的味道。”成益民倚靠在观光游船甲板栏杆上尽情享受微风拂过。

苏州河素有上海“母亲河”之称,上海市普陀区拥有其一半岸线,总长近21公里。因为正好相当于半程马拉松的长度,苏州河普陀段又被称为“半马苏河”。百年前,苏州河畔便是近代民族工业诞生地。如今,“半马苏河”两岸从“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发展绣带”,成为普陀区的金名片。

“半马苏河”洋溢生态之美(央广网发 潘志成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以生态之美成就发展之势。近年来,普陀区充分利用“半马苏河”的天然禀赋,高标准打造上海的“城市项链”“发展名片”“游憩宝地”,让苏州河两岸展现出世界级城市滨水区风范,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普陀新篇章。

蓝绿辉映描绘城市新空间

百草翠绿,夏河水暖,两岸边笑声渐浓,绿林间白鹭扑腾,这是夏日里苏州河边最易捕捉的平凡一景。

62岁的成益民是土生土长的普陀人,对于住在距离苏州河不足一公里位置的他来说,苏州河就是他童年最好的“玩伴”。“那时候一到夏天,河里全是游泳的、洗澡的,我和几个同学特别喜欢在放学后,站在河边看大轮船一艘又一艘地开过。”

这个“最好的玩伴”从什么时候变了样,成益民有些记不清了,只知道年复一年,玩水的人越来越少,他与同学们也因百米外就能闻见苏州河的臭味而不再观船。

“也许冥冥之中,这条河在指引着我吧。”1982年成益民进入原普陀区工务所工作,负责苏州河普陀段的污水治理相关工作。成益民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表示,包括自己母亲在内,市民们对于苏州河如何治理都没有概念,也缺乏信心。“我母亲那时候觉得我做这个事没出息,将来讨不到老婆。”成益民幽默地回忆道。

成益民(右)向记者介绍苏州河治理历程(央广网发 潘志成 摄)

直到1998年,苏州河综合整治四期工程正式拉开帷幕。从污水截流、稳定水质、清挖沉积近百年的河底淤泥,再到2018年苏州河开展两岸滨岸带贯通和景观提升,综合整治四期工程,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普陀区市政水务管理中心主任葛艳表示,历经20多年的治理,2022年普陀区4个监测断面水质处于三类,可以作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苏州河把‘病灶’端掉了,水清了,鱼虾也回来了。”

“半马苏河”边白鹭觅食(央广网发 普陀区宣传部供图)

“因水而生、依水而兴”,一条河流之于城市是向荣的起点。但有关河流的故事绝不是停留在“水”的表面,滨水岸线的贯通便是通过岸线的流畅、环境的提升将河流所蕴含的价值无限绵延。从“自然禀赋”提升至“高品质建设”,需要的则是打通断点、贯通岸线,这也为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打开了新空间。

位于普陀区的中远两湾城小区拥有一段1.69公里的岸线,这段岸线要实现贯通开放,必须征得小区业主的集体投票同意。“对于居民来说,岸线贯通就是把‘自家的地’让给陌生人,大多数人显然是不情愿的。”中远两湾城第三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恽梅回忆道,在初步摸排时,中远两湾城1万余户业主,同意的不足一成。

如何争取居民的理解,又如何解决居民的需求,成为当时的难点。于是,从普陀区、宜川路街道到居民区、居民楼组共同搭建了四级工作专班,街道300多名机关和社区干部“包楼到户”,与居委会块长及楼组长组成楼组工作专班,一户户问、一件件解决。

“你看,与两湾城内部风格相统一的地砖、栏杆都是我们居民智慧的贡献,现在他们也都想着怎么让家门口的公共空间越来越赞。”如今的中远两湾城小区,岸线通了,人心也齐了,恽梅望着中远两湾城的滨河步道骄傲地说。

中远两湾城内外步道以绿植作分割(央广网记者 郭振丹 摄)

如今,苏州河腹地逐渐变阔,绿地、公园也逐渐增多,今年年初新开放的半马苏河公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普陀区绿容局绿化建设科副科长张璟表示,未来半马苏河公园还将向西延展,预计增加公园绿地约14.5公顷,绿道增加约1.6公里。

“绣花针”治理再添苏州河两岸新活力

如果说黄浦江边的上海半程马拉松让我们见识到了大上海的活力,那在苏州河边奔跑,扑面而来的则是满满的生活气息。4月22日,首届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鸣枪开跑,这是普陀区又一项响亮的招牌体育赛事。

“我参加过不少马拉松比赛,出乎预料的是身边跑友参与‘苏河半马’的热情程度甚至高于上海半马。”得知首届“苏河半马”在家门口举办,家住普陀区云岭东路的沈先生第一时间邀请跑友一起报名,“现在能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参加比赛,非常高兴。”

2023年“苏河半马”吸引4000人参赛(央广网发 普陀区宣传部供图)

这条大部分“贴着”苏州河设计的赛道,从莫干山路的天安千树开始,终点选在半马苏河公园,一路经过上海造币博物馆、M50创意园区、上钞大厦、环球港等地标性建筑。“这次‘苏河半马’的赛道,好几段都是我平时上下班常常经过的,可以在奔跑中感受城市慢生活。”

普陀区体育局副局长王华告诉记者,除了首届苏州河半程马拉松外,4月29日首届半马苏河上海赛艇城市精英赛在苏州河普陀段举办,中国龙舟公开赛(上海·普陀站)暨第十九届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也将在6月开赛。

一幅充满活力的苏州河“运动画卷”正呼之欲出:苏州河宽度较窄的南岸,市民可以休闲漫步走起来;在较宽的北岸让半程马拉松跑起来;在苏州河上,水上运动也越来越多,龙舟、游船、赛艇正一项项划起来。

“半马苏河”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央广网发 潘志成 摄)

不断培育更多滨水文旅体结合的活动,让苏州河水岸更添活力。而持续完善配套设施则让苏州河更有温度。普陀区在岸线全面贯通的基础上,统筹两岸景观绿地、苏河驿站、体育设施等元素,打造了一批新地标、新空间,越来越多的市民把沿河步道作为健身、休憩的“好去处”。

记者在半马苏河公园的草坪上遇到上海普陀一企业负责人符雨龙,他正带着十几个人的团队,铺上野餐垫,开起了公司的季度会议。身旁苏州河上游船不时经过,岸边郁郁葱葱、游人如织。“比起坐在办公楼里,这次我们把‘会议室’搬到半马苏河公园的绿地上,希望员工在工作中也能享受阳光、美景,感受到希望,奋勇向前去创造美好生活。”

顺着宜昌路的苏州河绿道漫步,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江宁路桥下,一座竣工不久的“苏河驿”将桥下的灰色空间“点亮”。未来投运后,这里会配置直饮水、引入轻餐饮,还会不定期地举办展览。

江宁路桥下的“苏河驿”(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2022年,普陀新建9座驿站,今年,计划再建成3座。”普陀区市政工程建设中心副主任黄雄对记者说,在普陀区25座沿河驿站“苏河驿”规划蓝图中,有17座已经落地并计划今年第二季度起陆续对外开放。

把最好的公共资源留给人民,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普陀区正以高品质公共空间为引领,推动深度开发,优化功能布局,让苏州河真正展现出世界级城市滨水区的风范。

水岸经济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落日余晖洒向苏州河面,乘着游船从水上穿越城市之腹的市民和游客,纷纷拿出手机记录沿途的初夏之美。

随着“半马苏河”不断深化文旅融合、水岸联动,上海版的“塞纳河畔”已经可以享受亲水的乐趣。

苏州河观光游船让市民享受亲水的乐趣(央广网记者 郭振丹 摄)

水面上聚集了更多人气,水岸边的园区也搭乘上了这阵转型发展的“东风”。毗邻苏州河昌化路码头的M50创意园区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本世纪初,苏州河边工厂大面积搬迁,莫干山路50号(即M50创意园区)留下的空厂房陆续开始对外租赁,得到诸多艺术家的青睐。如今的M50业态涵盖艺术、设计、创意、文化等多个领域,建筑形态亦覆盖了20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的各种类型。

“2017年前后,我们配合上海的城市更新和苏州河边景观步廊的打造,园区退让出了沿河的一些面积。”M50创意园区相关负责人黄薇介绍,“短期来看,园区在租金收益上会减少,而从长远考虑,这恰恰在物理空间上突破了围墙的壁垒,也为园区业态调整打开了思路。”

黄薇告诉记者,借由苏州河景观步廊的“破墙”契机,M50创意园区如今已转型为一个吸引公众休闲生活、满足市民文化诉求的艺术社区,实现了把“园区”变成“景区”,让“老厂房”为城市工业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

M艺术空间展览(央广网发 M50创意园区供图)

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苏州河畔的其他工业遗存也纷纷在这场变迁中得以焕新。在莫干山路的另一头,曾经“远东第一面粉厂”的地块上,建起了一座造型独特的“空中花园”——天安千树商业综合体。

400级台阶、1000根结构柱在树木的“包裹”下,构成了两座起伏延绵的“青山”,映衬着苏州河的“绿水”。

“在打造之初我们就考虑到要以苏州河水岸环境为核心,让自然和人文相结合,希望把这个项目建设成‘送给上海市民的一个礼物’。”上海千树项目负责人黄敬升说。

M50创意园区、天安千树、创享塔……网红打卡地连点成线,串联起一条苏州河精品文化旅游线路的同时,也有力助推了普陀区水岸经济的蓬勃发展。

临苏州河沿岸而建的天安千树商业综合体(央广网记者 郭振丹 制)

2021年,普陀区将苏州河水岸经济发展带写入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按下了“半马苏河”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键”。2022年,“半马苏河”所处的“三长”(长寿、长风、长征)地区经济发展强劲活跃,全年区级产业税收产出占全区总量比重达65%,重点楼宇占比达87%。

继水岸经济激活了区域发展的新动能,未来普陀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中华武数”科创布局也进入全面构建阶段。“中华武数”四字分别是指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武宁创新发展大道、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其中,“武”是将全域创新资源串联起来的关键,武宁路贯穿普陀东西、辐射南北两翼,沿线集聚了16家知名科研院所、2家教育部直属高校,近百家市级以上科创平台。今年4月,普陀发起成立的“武宁创新共同体”联动了沿线“大院大所高校名企”,推动创新协同,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聚力“科创秀带”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接下来,普陀区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同产业升级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等一些重点产业。统筹打响‘中华武数’科创品牌,推动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产业发展。”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说。

点亮“半马苏河”、打响“中华武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上海普陀以主动探索和积极实干,徐徐描绘出一幅活力与魅力兼具的区域高质量发展“实景画”。

【百家读城】

 

普陀:人靠谱 事办妥

□汪家芳

说起上海,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无疑就是普陀区。我出生在离苏州河不远的地方,或许是留恋苏州河边上的热闹,虽几经搬迁,我的家一直都安在苏州河普陀段附近。

婉转绵延的苏州河从普陀穿城而过,流水潺潺数载变迁,滔滔汩汩一如似水流年。“苏河之冠”在这里留下印记,镌刻下一代又一代普陀人拼搏奋斗的靠谱足迹,见证着上海“西大堂”腾笼换鸟转型升级的传奇蝶变。

漫步苏州河畔,全线贯通的活力岸线将历史、人文、科技、体育等元素串联成线,昔日的“工业锈带”化身“活力秀带”,一张“半马苏河”的秀美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昔日的工业摇篮,如今变成宜居家园。

曾经,苏州河两岸承载了中国近现代工业文明,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就在普陀诞生。经过成套改造,曹杨新村焕发出往日的荣光,作为“人民城市建设示范点”,不断续写着上海与工人阶级不可分割的骨肉之情。行走在苏州河畔,天安千树、创享塔、M50等文化地标串联成线,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记载着的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随着苏州河水上航线开通,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头部企业纷纷集聚,“数智水岸”欣欣向荣,“半马苏河”日益成为文化时尚的潮流聚集地。

未来的创新普陀,不断注入增长动能。

中以(上海)创新园,传承英雄金笔厂之历史文脉,不断扩大中以两国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信息技术等产业的示范合作。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以空天技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为重点,培育转化来自清华的高科技成果并向长三角辐射拓展。武宁创新共同体集聚沿线“大院大所高校名企”,发挥出科创策源的集聚效应。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与杭州云栖小镇、无锡雪浪小镇遥相呼应,着力打造融城市智能研发、产业赛道集群、数字产品首发、场景沉浸体验、全球创新生态于一体的数字化转型样板间。

相遇普陀,让我们一起做靠谱人、办靠谱事,让事业不普通,让岁月不蹉跎。

(作者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总策划:张军 于锋

总监制:伍刚

统筹:陶玉德

记者:韩晓余 唐奇云 郭振丹 林馥榆

编审:李红笛 郅怡婧

视频:潘志成 郭振丹

编辑:郭振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