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提供:普陀区新闻办

  央广网上海8月19日消息(记者周洪 林馥榆)作为中以两国创新合作的重要内容,中以(上海)创新园自开园以来,通过不断完善配套和服务机制,克服疫情带来的冲击,产生了一定的集聚效应,已逐渐成为创新创业的一方“热土”。开园短短半年时间,园区已经集聚了31家企业、机构、项目。

中以(上海)创新园(央广网发 普陀区新闻办提供)

  中以(上海)创新园一期选址英雄金笔厂旧址。据桃浦智创城公司副总经理、中以(上海)创新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强浩介绍,园区结合自身特色,产业聚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如以色列创新署授牌的十九家孵化器中的Ehealth和Trendlines,致力于高科技膜研发的以色列Gauzy,服务于医美产业的以色列CHIC和AE化妆品,专业从事编程教育的以色列立乐教育等。

  除以色列企业外,世界环境处理专家“苏伊士”、国内从事非制冷红外成像与MEMS传感技术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睿创微纳”、高科技医疗企业“海每康”也纷纷入驻园区。尤其是“海每康”,已经研发出一款可穿戴智能手套,戴在手上,即可自主识别用户的动作意图,辅助瘫痪用户完成握拳、提物等动作,这款全国首创的人工智能手套项目,已于近日成为上海市人工智能医疗辅助器具工程研究中心的战略合作伙伴。

中以(上海)创新园(央广网记者林馥榆 摄)

  诞生之初,中以(上海)创新园便注重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成立“服务企业专班”、提供“一站式服务”、举办相关资源和政策对接服务等措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加快项目落地。在2019年底制定的《普陀区支持“中以(上海)创新园”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基础上,继续深化实施细则,实惠落户企业,真正实现不仅要想到,一定要做到。

  知识产权保护也是园区特色,普陀区知识产权局在中以(上海)创新园挂牌成立,全市首创“驻点式”专业服务。2020年4月,中以(上海)创新园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正式揭牌成立,以司法力量助推园区支持产权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拥有有效商标27件,实用新型专利14件,软件登记21件。还有13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近10项专利申请正在积极筹备中。

  此外,园区还提供个性化的“企业服务”。比如组织人才政策宣讲沙龙、财税政策解读,介绍创业扶持、人才公寓申请、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海聚英才平台等政策。截至目前,近10家企业开始使用“海聚英才平台”开展招聘工作。

  同时,还通过举办路演、交流会等活动对接资源。比如,举办人工智能领域创新项目路演、长三角大数据投融资对接大会、组织重点企业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等。园区还计划在浦江论坛期间举办中以创新的专场活动,积极筹办第四届中以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和2020上海互联网安全创新国际峰会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中以(上海)创新园的影响力。

  在昨天举行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系列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普陀区委副书记、区长姜冬冬表示,下一步,将以更加开放、包容、合作的姿态,推动中以(上海)创新园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使之成为中以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

编辑:韩晓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