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14日开幕,董云虎代表政协上海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15日上午开幕,应勇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上海两会大幕正式拉开。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全面施工之年,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交卷之年;更是“十四五”的谋划之年,是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冲刺之年,是迈向更大未来的起步之年。在两会现场,上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围绕上海科创中心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新片区建设、进博会、营商环境等话题建言献策,为上海新一轮发展谋划新篇章!央广网上海频道15日起推出“两会问计”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五篇《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进决胜年》。

  央广网上海1月19日消息(记者王渝新 吴善阳 杨静 周洪 傅闻捷 韩晓余 唐奇云 林馥榆)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全球首台兆瓦级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它们都是2019年“上海第一”的科技创新成果。加快组建国家实验室,建成并开放软X射线、活细胞成像平台等大科学设施,全面启动张江科学城第二轮82个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基础框架。全面实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上海方案”,加快形成一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功能型研发转化平台。2020年是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也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进决胜年。

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15日上午开幕(央广网记者 韩晓余 摄)

  过去一年,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大步前进,不仅表现在一批大科学设施建成,量子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相继成立,更在于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用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并促进全面创新。

  今年人代会闭幕式上,《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草案)》将提请全体代表表决,在两会的审议中,不少代表围绕草案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尽快出台实施细则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吴建英认为,上海正在全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相应鼓励、支持政策先后出台,对相关单位科技创新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相关单位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薪酬分配等方面还是遇到一些需要突破现行政策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积极性。正在审议的《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将为科创中心建设提供全面、有力的法制保障,但若要具体实施,也还需要对条例内容进行细化。吴建英建议:尽快出台实施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如鼓励、支持创新主体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等;建议在一定范围(专业领域)内搭建信息公布平台,通过公布已有基础研究或基础应用研究成果,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效率;建议进一步推进社会团体发挥“平台”优势,在社团内(或社团间)联合开展科技创新。

  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环境

  许丽萍等23位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制定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的议案》,认为构建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环境对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意义重大,正在制定的科创中心建设条例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较少,其他法规的相关内容也有待整合。为此建议,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借鉴外地立法经验,制定《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重点内容包括:1.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原则、总体方案和阶段目标,构建相应的责任体系和保护措施;2.解决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资金保障、防范重大风险、加强人大监督等问题;3.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4.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社会共治模式;5.提升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的质量和效率;6.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2020年是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如何破解科研成果转化难?科创怎样与金融要素有效对接?长三角科技如何一体化……一个个问题在代表委员的讨论中开始变得明晰。

  加强长三角科技一体化,带动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也迎来新机遇。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教授孔令丞认为,长江经济带在经济总量、城市群分布、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等方面,形成了上游弱下游强的“两极”特征。这让长三角在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创新能力和创新资源,都具备了不容置疑的龙头地位。建立长三角科技一体化机制,形成更高的研发效率,提供更多的研发产出。之后,通过上下游的产业技术合作,增强对上游的技术输出,最终形成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对具体措施提出以下建议:

  建立跨地区的实体性研发机构、联合多地区和多主体共建科创网络来推动科技一体化,使长三角真正起到沿江产业带“头脑地区”的作用。1.规划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发展与技术需求,对不同地区的产业进行分工与定位。2.确定长三角科创的重点领域和技术输入到长江经济带的重点产业。3.设计长三角科创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并制定相应的一体化合作政策、法规、措施、办法等一系列具有约束力和传导力的机制内容。4.提高下游的科创成果对中上游的外溢效应,如采用地方政府推动、产业合作、企业联盟、贸易推动、跨国公司供应链介入等方式。

  优先发展高端科学仪器和装备

  市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市委副主委、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特别助理李昕欣表示:“要契合上海大都市未来的定位,建设具有国际科技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只是支撑国际二流的产业远远不够,要优先发展高端科学仪器和装备。”

  光刻机这种就是微电子制造的核心高端装备,上海是有基础的,近来也有突破,但是实际上不够高端。上海应该培育出能在未来辐射多个产业,材料、生物医药很多先进制造,甚至孵化出未来。

  最近网上有一句话:发展黑科技,必先利其器。在高端科学仪器方面,不论是生物医药、材料、制造业、飞机等领域,提议在临港新片区全新的体制战略布局下,优先发展高端科学仪器。有了这些仪器,科学家们的科学成果才能有机会变成产品,才有可能创造产品的标准,才能引领出崭新的未知的企业。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我长期在关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难的问题。”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范先群介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仍然存在“落地难”的问题。根据有关分析,我国科技成果只有10%-30%应用于生产,真正能形成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仅为其中的20%左右。换言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达到产业化的比例仅有2%-6%,科技研发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科研成果转化难的原因很多,其中,科研成果转化中的中介服务问题比较突出。”范先群建议,上海在科创中心建设中应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科技成果转化最终要面向市场,中介服务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服务体系不完善,技术信息共享平台尚没有建立起来,信息技术流通渠道不畅通,阻碍了技术买方和技术卖方有效的信息对接。

  范先群委员建议搭建多层次多功能中介服务平台。上海应率先建设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和大数据平台,规范技术评估机制,制定完善、科学的技术评估办法,整合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有效利用,促进成果转化供需有效对接,促进企业找到适合研发团队,研发项目找到有效资本。应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建立成熟的技术转化流程和运作模式,负责科研成果的商业化。

  完善科创资源和金融资本的多通道对接

  许臻政委员提出,完善科创资源和金融资本的多通道对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发展。目前,上海迫切需要建立科创与金融要素对接通道的系统机制,包括完善科创与金融大数据的科创信息平台,活跃知识产权交易和保护的科创土壤,健全资本市场的科创投资保障,强化政府的引导和市场选择的科创良性互动,形成独具特色的上海路径和上海样板服务,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为此,许臻建议:一是强化科创金融大数据平台建设,增进科创信息的评估深度、透明度,提升科创金融投资力度。建议进一步发挥上海整体系统推进的优势,在现有科创金融机构信息平台基础上建立分布式数据库,纳入税务工商海关环评园区以及更多已获得投资企业的跟踪数据,实现数据在不同设备上存储和一站式访问。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数据库和交易平台,优化科创成果市场价值的自我实现模式。三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强化科创成果促进金融创新的反腐作用。允许科创企业发行部分中长期债券,支持科创企业开展债权融资,使科创人员拥有经营主动权来贯彻新理念,实现科创项目的持续深化。四是同步发挥政府资本引导和市场资本推动科创的积极作用,实现金融对科创的滴灌式精准支持。

编辑:韩晓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