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6月17日消息(记者唐奇云)“大家可以看一下这里所展示的品牌,美林、泰诺、息斯敏、达克宁、邦廸、大宝……这些中国消费者家中常见的系列健康用品,其实都是我们科赴旗下的。”6月16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总部面对面”系列活动走进科赴中国研发中心。据科赴中国总裁沈馥安(Gift Arpaporn Samabhandhu)介绍,科赴在中国的业务涉及OTC、化妆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多个领域,拥有2个研发中心、4个工厂和10个物流中心,已实现90%以上产品的本土化生产。

2024年,科赴在华投资1.1亿人民币扩充产能,以满足中国及全球消费者对每日健康护理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2025年3月,科赴上海工厂的非处方药固体制剂生产线的扩产项目正式开启,通过升级本地供应链,科赴将在上海打造科赴亚太地区的非处方药卓越生产中心,预计生产线投产后,产能可由现在的每年10亿片跃升至每年20亿片。

沈馥安展示中国消费者家中常见的系列健康用品(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落户上海近40年,企业发展与城市同频共振

作为一家全球消费者健康企业,科赴的前身是强生消费者健康。2023年5月,科赴于纽交所独立上市,正式成为一家独立的消费者健康公司。

“科赴在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沈馥安指出,自1988年科赴上海健康用品有限公司(前上海强生有限公司)落户上海以来,科赴在中国的发展,始终与上海的经济和政策环境同频共振。“我们不仅是上海和中国市场蓬勃发展的亲历者,也是上海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受益者。如今,上海支持跨国企业长期发展的决心和能力与日俱增,让我们看到了上海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行动升级,也更加坚定了科赴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目前,科赴在中国市场覆盖的药品和消费品零售终端已接近200万家。其中美林、雷诺考特、息斯敏、达克宁、李施德林、大宝等品牌,在发热、过敏、抗真菌、漱口水和护肤等细分领域都居于市场前列。

研发实验室内的“电子舌”设备用于评价掩味技术,便于药品研发早期的口味筛选(央广网记者 唐奇云 摄)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企业服务全球的重要支点,除了科赴美国总部之外,科赴中国研发中心已经是其全球范围内唯一具有“端到端”研发能力的中心。“我们说‘端到端’,是指从最基础的研究和理解本地消费者需求,到用最前沿的技术去满足需求,再到制剂研发、注册、上市,以及保证生产的稳定品质,都可以在本地完成。”科赴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叶潮解释道。

中国供应链持续升级,更好辐射亚太与全球市场

2023年,科赴位于上海的工厂凭借在制造行业的领先水平,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灯塔工厂”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代表了制造业领域的领先水平,科赴的上海工厂通过应用超过25项工业4.0技术,洞察消费者需求、提升生产效率、缩短交付周期,全面激发端到端价值链活力,为健康产业树立了科技赋能供应链的新典范。

科赴中国供应链负责人严亮表示,科赴中国供应链对于亚太乃至全球供应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科赴来说,需要及时捕捉市场动态和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在产品创新和生产制造方面做到快速响应。我们在供应链体系的各个环节、以及携手产业上下游,不断加强自身能力,提高供应链体系的质量、韧性和灵活性,身体力行贯彻国家高质量发展理念、打造新质生产力,践行新时代的绿色发展之道,推动科赴中国供应链的持续升级。”

目前,科赴在中国市场的大部分产品均在本土生产,这一比例还在逐年提升。科赴在上海生产的产品,包括非处方药如泰诺、健康护理产品如邦廸、李施德林,远销日本、澳大利亚、南非等多个海外市场,把科学、优质的“上海制造”和“中国制造”,带给全球患者和消费者。

科赴展示旗下产品生产线(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展望未来,沈馥安坚定表示“中国始终是科赴的重要市场”。“中国市场既有庞大的消费者需求,也有一个从研发、供应链到销售渠道的完善体系,这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可及性、也激发了产业的活力和市场潜力。因此,中国市场的表现一直是亚洲乃至全球关注的重点,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编辑:林馥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